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10月23日在珠海举行,并将于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以前从香港到珠海、澳门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只用30分钟,“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这句话是在说明交通的重要性。面对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消息,谁会笑出声来?



港珠澳大桥开通受益了谁?


有必要对明天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划重点:


全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拥有一条全长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为100年,而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120 年。


往来港、珠、澳三地,大桥通关模式采用“三地三检”,也就是三地政府各自负责设立和管理,24小时通关。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而对于通车后的影响,也将前所未有。


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及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作用明显。


无疑将惠及当地居民,及旅游等各个产业。这也是此前很多房企争先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因。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珠海,在“一小时生活圈”内,作为内地宜居城市,未来到珠海定居的人会越来越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影响最大的地区其实是珠海和中山,这两个区域过去区位优势还没有完全挖掘,现在借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能够形成较好的发展优势。加上结合大湾区建设,部分板块成长性较大。从具体的业态看,未来珠海等城市的酒店业务或有较大的发展,未来香港澳门游客到珠海人数明显增加,不排除部分酒店入住需求从香港和澳门市场转移到珠海,这将带来了珠海等城市酒店产业发展。


谁在布局大湾区?


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前两年,也就是从2016年起,已现房企大举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所谓粤港澳大湾区,是由“9+2”构成了湾区城市群,涵盖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也在加紧制定当中。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而位于大湾区的深圳、广州是目前多家龙头房企的大本营。如万科、碧桂园都是从此走向全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些本土房企业无疑迎来新机遇。


龙光地产也是一家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其前9月之合约销售额约为548.5亿元,同比增长74.8%,从其销售数据不难看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为其带来的收益。


从目前来看,涉足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除了本土房企,如雅居乐、龙光地产、佳兆业、华发股份、中国奥园、格力地产、时代中国、合景泰富外,还包括全国化布局的房企,如万科、恒大、碧桂园、华润置地、保利、招商蛇口等;再有赶超的外来房企,如融创、龙湖、世茂、绿地、金科、旭辉等。


机遇来自于复合型地产


无论对于什么企业来说,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其全国化战略的重要棋局。


去年5月,龙湖与合景泰富地产以总价72.3亿港元竞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一住宅用地,由此进入香港市场。目前,龙湖集团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6个城市落地,包括佛山、广州、珠海、深圳、香港和东莞。


而今年,在各地土地市场转冷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仍旧亮眼。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大湾区内广东9市共成交土地245宗,合计建筑面积2784.78万平方米,共计吸金1564.25亿元,而流拍地块仅有14宗。


旭辉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林中就曾表示,2018年,旭辉也将加大在粤港澳的投资力度。目前来看,有此打算的房企不止一两家。


“对于大湾区的建设,未来成为发力的重点,包括文旅产业等产业用地的更新,都会随着区域发展而有加快提速。”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房企来说,未来土地的增值机会较大。部分地区一级的土地开发力度也会加大。随着产业导入,利好于复合型地产。

协作编辑:薛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