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官员称生态体系乃人类生活依靠

 ■ 对话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生物多样性项目负责人、《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官罗尔夫·霍根(Rolf Hogan)回复本报提问称,“我们要维持一个强壮的生态系统,就要保护其中的生物多样性。这就如同一场赌博,你永远不知道一种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或者失去它会有怎样的恶果。”

 新京报:气候变化同生物多样性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霍根:两者相互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消失,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又加剧了全球变暖。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使得珊瑚虫和生活在珊瑚礁的其它生物濒临绝种。森林既是生物多样性的集结地,又是良好的碳汇系统,每年砍伐森林造成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20%。也就是说,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帮助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京报:一个物种的消失对人类会产生何种影响?

 霍根:重要的不是一个物种的消失,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危。我们要维持一个“强壮”的生态系统,就要保护其中的生物多样性。这就如同一场赌博,你永远不知道一种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或者失去它会有怎样的恶果。

 对人类而言,许多生物是有效的药物。在非洲,有5亿人口仍然依赖传统的天然药物,倘若这些物种丧失,意味着他们失去治疗疾病的药物。全球数10亿人口从事捕鱼业,有60亿人口依靠森林生活,多样的物种构成的生态体系是人类生活的依靠,食物的来源。

 新京报: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峰会上,联合国制定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如今,大家对前者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后者。对此,你怎么看?

 霍根: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这两个问题并没有被结合在一起来应对。而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被科学研究所证明。

 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用。但总体而言,对生物多样性、物种栖息地保护的国际关注还不够。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上,应该建立类似“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门机构,定期出台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证据,持续地吸引大家的关注。

 新京报:在2001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国际社会曾承诺到2010年前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速度的“2010目标”。如今这一目标的贯彻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

 霍根:虽然有这样的承诺,但是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成为各国政治上的首要议题。另外,生物多样性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而大多数政府并没有将这个问题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结合起来对待。

 比如,卫生部有责任保护传统医药植物的多样性。渔业部门应该保护水生物系统的多样性。这些相关部门会处理此类问题,不过不会提升到物种多样性的高度来实施保护。

 新京报: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伤害?

 霍根:最根本的当然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具体而言,政府要保护天然的原生态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不要让生态系统承受太大压力,例如政府可以给农民一些补贴,鼓励他们休耕,不要掠夺性地使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