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21年,著作颇丰;先后提出过“新住宅运动”、“新东方主义”和“新生活方式”等思想,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者
(上接B21版)
3 打造核心竞争力
海尔地产引进了海尔的制造业管理思想,运用倒三角管理模式:下面的人提供设想,领导为下属提供服务
2007年7月31日晚上,地产同行单大伟打电话给卢铿,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要在全国层面上寻找一位海尔地产的掌舵人,问他有没有意向。卢铿原本已打算离开上实,到曾经插队当知青的川东北大巴山,做公益性的事业。最后,单大伟说服了卢铿,答应和张瑞敏接触一下。
“见面的时候,张首席与我谈了三个小时,其中有一个小时是在谈我的爷爷,他对我爷爷的历史很熟悉,令我很惊讶,这也打动了我。”卢铿回忆。
初到海尔地产,有青岛地产界的同行说,海尔是搞制造业的,卢铿来了肯定呆不住。不出6个月,肯定走人。卢铿谈起往事,说:“现在我到海尔地产已经四年了,不但呆住了,而且呆得很好。”
海尔地产当前的战略是“弯道超车,异军突起”。面对今年调控出台后,市场低迷的现状,卢铿表示,这个战略不会改变。“我觉得战略是需要稳定的,确定一个目标以后就要往这个方向努力,不能经常改变,所以这个战略是没变的,实际上我们也能做到。”
卢铿认为,海尔地产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三个方面。
在管理模式上,海尔地产引进和学习了海尔的制造业管理思想。初到海尔地产,卢铿认为地产和制造业是隔行如隔山,而张瑞敏对此的回应是“隔行不隔理”。
现在,卢铿显然已经接受并且实施了后者的思想。海尔地产引入了张瑞敏发明的倒三角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上级给下级指令,下级执行的模式不同。海尔是下面的人提供设想,领导为下属提供服务,提供资源,制定机制,提出指标。
在地产业,普遍采取相对粗放的流程模式,而在制造业粗放就意味着赚不到钱了,流程管理非常精细。海尔地产也引入了制造业的流程方式。例如,开盘之前拿的五证,每个证都有一个拿到的目标日期,每提前一天拿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因为提前一天拿到证,就可以早开工一天,早开盘一天,财务成本就少算一天,节约了一天的成本。
海尔地产的另一个优势,是海尔集团拥有的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这些品牌资源、经营资源、关系资源,都为海尔地产项目的落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卢铿认为,海尔地产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面,就是在产品和理念上的创新。当创新和成本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会性价比导向,而不是纯成本导向。通过创新产生附加值来产生利润空间,而不是通过简单的降低成本来取得利润空间。
■ 对话
谈海尔 海尔地产要表现品牌追求
新京报:您希望海尔地产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卢铿:我希望海尔将来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一个企业。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不缺大企业,我们也不需要做在规模上一流的企业,但是可以做时代领先的企业,能够在许多方面引领市场,引起同行的思考,能够尽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可能更受尊敬。
要做一个房地产企业不难,做好一个房地产企业也不难,但是你要做一个创新的、在这个行业里面留下许多故事,并且能够表现海尔品牌追求的企业很难。这样的企业,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
海尔地产的战略思想,必须是跟海尔集团的追求所匹配的、在行业里面以创新优先引导的一个差异化成长的企业。
新京报:海尔地产是否有自己学习的榜样?
卢铿:海尔地产有榜样,但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榜样。而是把几家比较高端企业的优点总结出来,形成我们的特点。
张瑞敏首席提出的概念是:绿城+万达+麦当劳。
绿城代表精品质量,万达代表商住结合,而麦当劳则是针对海尔的社区店,海尔要建立大量的连锁社区店,和会所结合起来进行推广。
海尔地产主要的商业模式,今后会聚焦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开发,海尔有这方面的资源。一方面是商住结合的地产模式,不做纯住宅。第三方面是产业地产,产业地产和纯工业地产不一定相同,更加注重区域的局部改造,例如建造成类似798的创意产业园,或者很有创意的产业基地。商业方面,我们自己研发了一个,叫第九代商业。
谈开发商 开发商要有民生属性审美责任
新京报: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卢铿:首先,开发商要注意地产业的民生属性。要建造人们买得起的房子,而且住得舒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低碳。其次,开发商要有审美的责任。房子的档次、形状、色彩等等,不是由开发商决定的,而是由土地决定的,这块土地决定了应该盖什么样的房子,做到环境与人的和谐。此外,开发商还要有前瞻性,必须想到5年、10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预留出空间。
我刚去海尔的时候,张首席就跟我说,希望海尔地产,不要只是造房子和卖房子。海尔地产绝对不能只是造房子和卖房子。我们一直是希望把房子造好,能够营造一些生活环境,让人们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方便的、智能化的环境里面生活,能够真正解决下班以后休息和工作的需要。
谈自己 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世界
新京报:您做地产行业已经21年,当您退休的时候,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留下什么?
卢铿:属于个人的东西,一个是身心的健康。一个是独特的思想。
一个开发商给行业留下的,肯定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通过新的理念、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服务内容来影响这个行业,然后再通过这个行业来改变人的生活品质,通过这些,间接地参与了影响世界。
像张瑞敏首席,他的追求肯定不是做白色家电的世界第一,他一定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做成美好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来解决人们的生活水准的时代变化。希望创造许多时代的思想和产品,最后去影响世界的变迁。
我们也许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企业的行为,把个人的能力放大。再通过企业做出的带有思想的产品,做出示范意义,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引导别人做出不断进步的产品。
■ 简历
卢铿
1950年生 祖籍重庆,生于香港
1966年7月 毕业于重庆一中
1969年3月-1970年底 知识青年(四川万源县)
1971年-1978年 工人(四川万福铁厂)
1978年-1982年 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钢铁冶金系
1982年-1984年 冶金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
1984年 下海
1986-1990 香港大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0-2003 新加坡维信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华新国际集团总裁
2003-2007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2007-现在 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地产集团董事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