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选举,中小股东夺董事会控制权;为国内资本市场首次;大股东华侨城与中小股东矛盾尖锐

  (上接B08版)

  《中国经营报》的报道称,换届选举前,夏锐等小股东代表就董事提名问题,与康佳时任董事长陈跃华进行过交流,“中小股东提名进董事会的人选志在必得”。

  陈跃华也对媒体表示,此前,原管理层已同中小股东进行充分交流,听取了中小股东的诉求,在互联网战略的某些方面也形成了共识。

  最终,5月28日的换届选举,以中小股东的“大获全胜”告终。5月29日晚间,深康佳A称,根据选举结果,中小股东的提名结果,超过了董事局成员的一半,“这对本公司的公司治理是一次重大变化,董事局需要花时间达成一致意见。”

  康佳未来怎么走?

  6月4日,中小股东“统治下”的董事局第一次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选举产生新的董事局主席。

  中小股东提名的张民,成为了康佳集团新的“掌舵者”。七位董事的投票中,独立董事张民获得了4票同意、1票弃权和2票反对。

  其中,弃权票和反对票,均是由华侨城集团方面的董事投出。原董事局主席陈跃华和总裁刘凤喜均投出反对票。两人认为,需要熟悉行业背景的人出任董事局主席。

  投弃权票的独董张述华的理由是,董事局主席应该熟悉彩电行业,而“张民对彩电行业的运作”不熟悉。

  在中小股东提名的4位董事的护航下,张民最终当选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陈跃华卸任。

  根据中小股东的构想,未来将推动康佳去全面迎接“互联网+”,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智能家电转型。

  同时,新的董事会还将推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任维杰对新京报介绍,今后公司肯定会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层则会通过招聘,走市场竞争的道路”。

  “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董事会席位,我们希望康佳今后去行政化,人事不再以行政任命为主;董事、管理层的工资、奖金都将是市场化的。”任维杰说。

  业内人士也对中小股东入主董事会,能否为公司带来稳定发展持怀疑态度。一位承办IPO项目的律师告诉新京报,深康佳A中小股东的行为,对资本市场来说算是进步,是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应有的体现,但对深康佳A来说,风险大于机遇。

  “中小股东同大股东争斗,从基本的公司治理架构来看,一般会导致经营层和董事会产生分歧。股东大会时各股东也会为各自利益争斗严重,从而导致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难以通过或者通过后难以执行,而公司内耗都是上市公司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任维杰表示,如今董事会已经有中小股东的代表,华侨城集团也有他们的代表,各方诉求都有在董事会表达的通道,在这个制度框架内各方将通过协商,形成多赢。

  对于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不满,记者也向华侨城集团提出采访请求,但在集团总机人员帮助下多次转接相关部门,均未接通。新京报就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间的矛盾及中小股东掌控董事会,采访深康佳总裁助牛伟东,但他以自己忙于业务,对事件并不了解,未发表看法。

  ■ 分析

  华侨城为何失利?

  “深康佳A中小股东的行为,只是个案。”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认为,深康佳A中小股东能成功取代央企华侨城集团掌控董事会,源于华侨城在深康佳只是相对控股。

  根据最新的数据计算,华侨城集团持有深康佳A的股权比例为25%;其余75%的股权,为中小投资者持有。

  《证券日报》分析称,华侨城集团之所以在选举中失利,部分原因是“大股东盲目自大”。

  本次换届选举,采用了累积投票的方式,而没有采用直接投票。资料显示,“一股一票”的直接投票,对持有股票更多的大股东有利,而累积投票可以扩大股东表决权的数量,牵制大股东的表决权优势。

  “以前涉及公司治理等问题,小股东常常当逃兵。这次华侨城估计也应该不会出‘意外’,所以显得很自信,结果却适得其反。”《证券日报》分析称。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0%,或者占有董事会多数席位,可以对子公司合并报表。

  目前,华侨城集团只占有深康佳A董事会7席中的4席。一位小股东代表告诉新京报记者,华侨城集团以后将不可能对深康佳A进行并表。

  根据相关的数据,如果不能对深康佳A并表,华侨城集团的资产规模将会减少15%。截至去年3月,华侨城集团的总资产为1062.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