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或致巨额损失,去年关店损失1.6亿;欲定增转型,股价已跌破增发价;扩张过猛、家族企业弊病致业绩下滑
人人乐2014年因大量闭店导致巨额关店损失一幕,在2015年将再次上演。
国庆长假前,知名零售业上市公司人人乐发布的公告称,2015年内拟关闭约15家门店,预计对公司2015年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已并非人人乐的首次大规模关店。2014年,因先后关闭各地18家门店,造成了当年1.6亿的关店损失。截至2015年6月末,其门店为121家,关闭15家后其还剩约106家店。
大批闭店的背后是门店持续亏损、业绩难以为继。“我们意识到大卖场这个业态已经不行了,关店并不是放弃,而是转型。”人人乐董秘石勇告诉新京报记者,接下来的转型方向是向社区超市、生鲜电商及O2O发力。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说,“所谓线上是以线下实力为依托的,线下都做不好的话,做电商、做O2O更是意义不大。”他认为,按照人人乐以往的实力和表现来看,这次转型的前景难言乐观。
过山车:从大规模开店到巨额损失为代价关店
“从极盛到衰落,感觉好像就在一瞬间。”曾在某著名外资卖场担任高层的赵科(化名)对鼎盛时期的人人乐记忆深刻。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人人乐在国内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他还在外资大型卖场任职,“当时人人乐发展很快,在某些地区的势力甚至盖过了家乐福、沃尔玛。我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部门把人人乐作为竞争对手之一。”
2010年1月,人人乐于A股上市并获得25亿的巨额融资,风头一时无两。有了钱的人人乐,迅速开启了“扩张2.0”模式:上市当年,人人乐一口气开设了10家大型卖场;2011年全年新开门店更达24家。当此之时,零售业内竞相扩张渐成风气,但人人乐的扩张行动仍然被业内公认为“大手笔”。
按赵科的话说,局面仿佛“瞬间”逆转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人人乐的跑马圈地运动戛然而止,当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关闭门店8家,全年新开设门店仅为6家。年报中承认已“放缓新店拓展速度”。
“当然了,那个时候国内的零售卖场日子都不好过,人人乐前期用力过猛,加上又是上市公司,摔得格外‘引人注目’”。赵科感叹。
“现在关店是人人乐为前期扩张必须付出的代价。”曾在家乐福任职,零售行业资深顾问冯骏告诉记者,目前的行动是断臂止血,“无可奈何也无可厚非,总不能继续任由它们亏下去。”
业绩数据显示,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实行“圈地运动”之后,人人乐此前一直向好的经营业绩不升反降,甚至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11年至2014年,人人乐营业收入分别为120.92亿元、129.13亿元、127.16亿元、121.17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1.87亿元、0.07亿元和-4.61亿元,四年两度亏损。而人人乐上市招股书显示,上市之前的2004至2009年间,公司是连年盈利的。如果2015年大规模关店致巨额关店损失再让业绩承压,人人乐或连续亏损,这样算下来人人乐四年中或三度亏损
资本市场上,人人乐的表现令长线持有的投资者十分不满。截至9日,人人乐股价收于11.15元。与5年前IPO发行价相比已“腰斩”。2010年1月,人人乐上市发行价达26.98元,跌破上市发行价约6成,成为中小板中为数不多的破发超过一半的股票。
探因:家族化企业弊病致人才流失
“人人乐的困境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困境,但它自身又多了一个突出的致命问题:内部管理组织架构非常不合理,”零售行业资深顾问冯骏告诉新京报记者,“没有尽早实现家族企业的改革,这一点是在上市之初就埋下隐患的。”
“上市前,公司给一些中高层许下过关于赠送股权的承诺,但后来这些承诺并没有兑现,这件事让一些老员工对公司意见很大,很心寒,不少人都陆续离职了,这些人都可以说是零售行业精英。”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说到底还是家族企业管理上的弊病。公司长期是这种集权的风格和思路,也很难再吸引到更多外部人才。”
对于人人乐“亏待”高管一事,业内曾有另一种说法称,何金明本人一直希望对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之所以一直未能实施,跟何氏家族内部的利益纠葛关系不小。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何金明、何浩、宋琦,其中董事长何金明与何浩为父子关系。此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公司副董宋琦是何金明现任妻子,而何浩则为何金明与前妻之子,家族内部有利益之争或源自这几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公司的证实,公司对外称,几位高管的离职皆为个人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来,人人乐已有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其中包括前副总裁李彦峰、公司连锁超市事业部原副总裁李宽森、连锁超市事业部采购中心执行总经理王牛崽、公司原审计部总监王剑、人力资源部原总监苏丽明、监察中心原总监吴永等。值得一提的是,人人乐前副总裁李彦峰曾是公司从沃尔玛“撬”到的人才,进入人人乐后效力数年,但直到其去职,并未获得股权。知情人士称,辞职后的李彦峰又去了某对手公司。
曾在家乐福任拓展总监的第一零售网总裁丁利国认为,外部的过快扩张,和内部家族利益纷争,是导致人人乐渐趋衰退的双重原因。
巨额定增转型,人人乐拿什么拯救“生鲜”?
与大批关店同时进行的,是巨额募资计划及“转型”计划。2015年8月5日,人人乐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17.56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股份,募集不超过23.2亿元的资金。其中13.9亿元将计划用于“小而美”的社区生活超市,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内将在各地新建500家社区生活超市;4亿元用于“人人乐购”的电商平台建设;5.3亿元用于供应链系统的升级改造。
根据这一转型计划,人人乐将一个主要目标锁定在了生鲜领域。其实生鲜之前是人人乐吸引人气的一大商品品类,但其毛利率相对很低,营收占比也不高。从关店之前公开资料看,2012年永辉生鲜业务的毛利率为12.95%,人人乐仅为5.95%,另外,生鲜业务分别占到永辉和人人乐收入的46%和18%。
陈立平告诉记者,永辉和人人乐的商业定位差异,导致了二者业绩分野。“永辉超市的主打卖点一直是生鲜,靠生鲜盈利,生鲜这一领域可以说受电商的冲击最小;人人乐就没这么幸运了,主要盈利靠的是其他产品,比如日用百货,受电商冲击巨大。”
陈立平认为,经营模式过分依赖供应商,也是人人乐发展受阻的一大原因,“拿永辉来比较,永辉超市的生鲜从采购、管理到销售都是自己在负责,但人人乐是依赖供应商做这些事情,致使中间环节太复杂,成本很难降下来,业绩当然上不去。”
除此之外,人人乐的“进场费”现象还曾遭央视曝光。有媒体曾报道,人人乐的扣点非常高,如百货类商品扣点达到15%。
“进场费也会使商品价格高居不下,这样一来,就打不过竞争对手和电商了。”陈立平表示。
除此之外,据报道,人人乐大多都是单店采购,这就导致利润扣点等是由门店和供应商去谈,这让人人乐的管理更为混乱,一方面无法保证商品品质,降低了人人乐的统一性,另外也导致了其与供应商合作的不愉快。
“生鲜电商方面,永辉超市是一个有力对手,除此之外,京东、苏宁、一号店等电商巨头都已经在做生鲜;社区超市方面,华润万家和外资的沃尔玛也早有行动。对于人人乐来说,劲敌太多,可以说这个转型有些迟了,最好的时机可能已经过去。”陈立平说。
“但并非绝对没有机会,要看下一步人人乐能否找到正确的突破点。”冯骏则认为,人人乐“各方面都不突出,冷链水平目前处于行业中等甚至偏下,做生鲜的优势并不明显。”
尽管存在种种难题,这也说明,人人乐如果能下大力气改善供应链和管理,还是有机会咸鱼翻身。
据了解,除了投资推进社区生活超市建设之外,人人乐还将推出手机终端实现“线上”属性。石勇告诉记者,公司对这次定增转型计划的前景充满信心。
不过,眼下人人乐还面临另一个棘手问题,截至9日,人人乐的最新股价较其17.56元/股的增发价格,也已跌去40%,而控股股东深圳市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确定不参与认购。此次巨额定增转型能否顺利实施又成悬疑。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