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月,咖啡圈好不热闹:“老大哥”星巴克“受累”于猫爪杯的抢购,忙于紧急补货。独角兽瑞幸卷入“赴美上市”的传闻。主打“外送”的连咖啡却有些颓废,人们谈及它时,字眼变成了“过冬”、“瘦身”、“凉了”这样的词汇。
就在去年3月12日,连咖啡高调宣布获得1.58亿元B轮融资,CEO张晓高还表示开启快速规模扩张。然而,一年时间不到,连咖啡便被曝关闭大量门店。这让人心生疑惑,曾信心满满的“小黄杯”究竟怎么了?
消失的多家门店
在北京朝阳门银河SOHO的B座大厦内,新京报记者按照大众点评上给出的位置找了3遍,最终也没能找到一家连咖啡,直到遇到美团外卖骑手刘桐(化名)。刘桐指着一间位于一层的招租店铺说:“你说的应该是这家,原来是连咖啡,早就关门了。”
没有招牌,店内空荡荡,玻璃门上贴着店铺招租和联系人电话。如果不是刘桐指引,丝毫看不出这曾经是一间连咖啡。据刘桐回忆,之前他经常接这家店的外卖单,尤其是早上订单量很大,多的时候一早上就能送八九单,后来订单变少,到去年11月,基本就没有订单了。
几乎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北京其他店铺。双井一家地下超市出口处,有一间曾是连咖啡的店铺,如今也已搬空,正在招租。惠新西街店已经易主,改售鲜花。大众点评显示,连咖啡在北京有48家店铺,其中22家处于暂停营业或歇业关闭状态,中关村、西二旗、翠微、常营等均包含在内。不仅是北京,在其大本营上海,111家门店中也有35家停业;在深圳,26家门店中,停业的占18家;杭州的10家店中,仅有2家正常营业。
对于关店原因,3月1日,连咖啡公关部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主要是考虑到2018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经过30%提价后,出现一批负毛利的咖啡门店,公司关闭了这些门店,目的是尽快回到盈利模式,做好过冬准备。
连咖啡方面强调,“关闭的站点多数是盈利状况欠佳、品牌形象无法满足继续发展要求,以及硬件条件落后的,且以覆盖范围重合的店为主,实际的覆盖范围损失在5%左右。”
就关店数量和剩余门店总数,上述工作人员并未直接回应新京报记者,只是称“这一轮的调整比例在30%-40%”。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12月,连咖啡公布其门店数量已达到400家,据此测算,此次关店数量约为120-160家。
单量下降还被曝拖欠货款
就在1个多月前,连咖啡还被曝出单量大幅下滑,拖欠供应商货款。
2019年1月,据中国网报道,有业内人士透露,连咖啡门店每天的单量很少,即使是繁华地段,日单量也从去年5、6月的两三百单,下滑至数十单;在上海某些核心地区,日单量也下滑至几十单,仅有经营好的门店勉强能破百。同时,销量下滑导致连咖啡现金流紧张,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当时,连咖啡予以否认,称不存在资金链问题,正筹备2019年的扩张规模。所有门店使用的均为瑞士进口全自动咖啡机,咖啡豆、牛奶、糖浆、黄油等原料也进行同步升级。
2月28日至3月1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多家门店店员、外卖骑手处了解到,连咖啡单量确实有所减少,已由曾经高峰期时排队取餐,到现在几乎每天只有几十单或十几单。北京的一位消费者王女士回忆说,去年7月有很多朋友都在喝连咖啡,经常有人分享优惠券,一杯咖啡只需要五六块钱,但这阵风很快就刮过去了,自己只是当月点了三四单,之后就再也没有用过。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新京报记者再次就上述问题向连咖啡方面求证,对方已改变说法,称“春节前后单量下滑属于正常,本身是淡季,而且我们选择了淡季进行快速涨价和调整。3月开始旺季来临,我们会再次进入密集的产品发布和品牌活动节奏。”这一说法或从侧面证实,其单量确实在近期有所减少。
针对拖欠货款,连咖啡方面则表示,“供应商的部分都在正常的账期内”,并称新一轮融资将于4月前后发布。
凭借外卖+融资崛起
2014年连咖啡在上海成立,早期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为星巴克、Costa(咖世家)等连锁咖啡品牌提供代购外卖服务,并未成立自身的咖啡品牌。2014年底,连咖啡获得A轮融资,但未透露具体数额。2015年连咖啡转型,创立自有品牌,做起了自己的咖啡生意。
与传统咖啡品牌线下开连锁店注重体验和提供第三空间不同,连咖啡做的是自有品牌咖啡外卖。依据其此前的用户积累,连咖啡在消费者需求密集的商圈或园区内开设一个小型门店,即站点生产咖啡,做咖啡外送和自提,并利用社交裂变获取用户。
以往的媒体报道,记录着这个互联网咖啡品牌的成长故事。2016年4月,连咖啡宣布获得由华策影视领投的5000万元B轮融资。2017年,连咖啡发布超过30款咖啡饮品,还推出防弹咖啡、粉红椰子水等爆款饮品。据说,它还在当年“双十二”期间创造了单日峰值接近40万杯的纪录,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门店单日销售量。更关键的是,2017年底,连咖啡在北上广深的100多家咖啡站点已实现盈利。
2018年3月12日,连咖啡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高榕资本跟投。根据36氪当时的报道,CEO张晓高表示,2018年连咖啡将开启快速规模扩张。而投资方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更是不吝惜对其赞美,称“连咖啡在短期内创建了系列新的产品体验和运营方法,其模式有望引领未来5-10年中国咖啡行业的增长”。
拿到融资后的连咖啡,确实风光了好一阵。北京的消费者王辉(化名)至今仍记得,去年3月连咖啡势头很猛,优惠券很多,还推了一元拼团活动。虽然咖啡口味欠佳、甚至像兑了水一样,但喝咖啡几乎不花钱,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没少薅羊毛。
与获取用户同时进行的,还有其遍地开花的门店。根据连咖啡2018年12月公布的数据,当时已在北上广深开了400家门店,这意味着其在2018年至少开设了200多家门店。连咖啡还表示,计划2019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陆续开设50至60家形象店,增强用户体验。
行业延展
咖啡战场强敌环伺
然而,连咖啡高歌猛进的姿态并未持续太久,大量站点关闭,形象店的未来也被打上了问号。连咖啡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陆续开店的计划会有,包含形象店和咖啡站点,但考虑到大环境,这方面会更加谨慎。
连咖啡所说的“大环境”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年初,瑞幸咖啡高调入局,先后获得2轮共计4亿美元的融资,与连咖啡类似,“自提+外送”也是其重要的切入口。在资本的支持下,瑞幸通过海量广告、“首杯免费”“买五赠五”等一系列“烧钱”的方式迅速打开市场,电影院、电梯、办公室、大街上,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几乎所到之处均能看到“小蓝杯”。到2018年年底,瑞幸已在全国开了2073家门店。
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动作频频。2018年8月初,星巴克宣布牵手阿里巴巴,与饿了么合作上线外卖。同时,合作还涉及盒马、淘宝、支付宝、天猫、口碑等多个业务线,在外卖端,也常推出满减活动。
有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瑞幸和星巴克对外卖市场的布局,对于以外卖为主要业务的连咖啡市场份额形成不小的挤压。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遍地开花的瑞幸咖啡确实对其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在连咖啡慈云寺店30米处是一家瑞幸咖啡,而在连咖啡已关闭的朝阳门银河SOHO店,楼上也有一家瑞幸咖啡。对瑞幸咖啡是否影响其销量下滑,连咖啡方面坦言,确实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这种变化消费者也感知到了。一年前,在上海静安区一家外企工作的张玫(化名)和同事是连咖啡的用户,每天都要点单。张玫说,公司周边其实有不少精品咖啡馆,连咖啡虽然品质一般,但便宜、外卖方便,但现在几乎没有人再喝它了,星巴克和瑞幸成了标配。
张玫记得,变化发生在2018年夏季,瑞幸在附近开了几家门店,自提方便,优惠力度又大,同事们大多转向瑞幸,办公室的咖啡好像在一夜之间从连咖啡的“小黄杯”,变成了瑞幸咖啡的“小蓝杯”。再后来星巴克的外送开通之后,连咖啡几乎被遗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曝光的瑞幸咖啡B轮商业计划书,其2018年前9个月净亏损8.57亿元。尽管并未对此数据做出正面回应,但其CMO杨飞表示,“用适度的补贴获取这一年的市场规模和速度是非常值得的。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持续补贴,3到5年内长期坚持。”对于盈利时间表,他表示“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3-5年之后再说吧”。
纵观整个咖啡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传统品牌中,Costa卖身可口可乐,上岛咖啡也早开启关店模式,连锁快餐和便利店企业则持续发力咖啡。
2018年9月,麦当劳宣布在上海上线麦咖啡外送,咖啡或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百胜中国旗下咖啡品牌COFFii& JOY,也首次出现在其2018年三季报中,未来或将大力发展;全家便利店给出的数据显示,搭载在便利店销售的湃客咖啡,2018年销量超4000万杯,今年的目标是1亿杯,预计覆盖全家所有门店,并在与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的同时,加快自有外送平台建设。
尽管咖啡市场火热,但有多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咖啡市场增量有限,随着资本的入局和瑞幸咖啡的烧钱式扩张,存在一定泡沫。即便如此,泡沫散去,受伤更重的必然是更弱小的入局者。仅有400个站点的连咖啡,品质和规模比不上星巴克和瑞幸,打价格战“烧钱”已无底气,今年这个春天,连咖啡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摄影 张晓荣 编辑 李严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