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琳琳)近日在深港澳车展上,腾势发布了全新的品牌主张和全新腾势概念车Cconcept X。此外戴姆勒方面宣布,7月1日起,北京梅赛德斯-奔驰服务有限公司将正式负责腾势包括销售、市场营销及品牌传播、客户服务、网络发展等在内的业务,腾势销售体系将划归奔驰旗下。
5年亏损超32亿元的腾势,销售划归奔驰之后能否一路顺风?
车型单一 5年亏损32亿
2010年,戴姆勒和比亚迪按照50:50的股权分配共同出资成立比亚迪戴姆勒,也就是腾势的前身;2012年戴姆勒和比亚迪正式发布腾势品牌;2014年首款量产车上市;在刚刚过去的深港澳车展上,腾势正式发布Cconcept X概念车型。
业内最初对背靠戴姆勒集团和比亚迪的腾势充满期待,但腾势并入预期发展,在产品更新迭代、销量表现以及营销方面,腾势都发展速度较缓。从车型上来看,2014年腾势推出首款车型,但没想到成为5年内的唯一车型。虽然腾势先后推出腾势300、腾势400和腾势500,但实际上都是基于首款车型不同配置和续航里程的升级车型。
从销量上来看,腾势从2015年至今的销量表现也颓势明显。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成立至2018年年底,腾势品牌的累计销量仅约为1.19万辆,其中只有2017年销量最高,全年累计销量为4731辆,而2018年跌至1974辆。今年1月至3月,腾势品牌的销量仅为123辆,其中2月全月只卖出3辆车。
在长期低迷的销量下,腾势不得不承受常年亏损的事实。根据比亚迪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腾势的净利润分别为-5.69亿元、-13亿元、-4.77亿元和-8.88亿元,累计亏损达到32.3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腾势仍旧陷入亏损的局面,净利润为-0.44亿元。
比亚迪曾解释认为,腾势新能源是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品牌,但作为新品牌,腾势的影响力及市场接受度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但一位业内分析师认为,“五年的时间不短,但腾势在市场上仍徘徊在边缘,究其根本还是产品力不足,无法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市场定位尴尬 靠增资存活
腾势逐年亏损,负债率较高,靠戴姆勒和比亚迪的增资输血让腾势活了下来。公开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戴姆勒和比亚迪累计向腾势增资7次,增资金额高达20亿人民币。
虽然腾势是奔驰和比亚迪的“儿子”,但从市场定位来看腾势略显尴尬。从市场传播度上来讲,腾势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即使背靠奔驰和比亚迪这两棵大树,其知名度也不高;从价格上来讲,腾势的官方售价属于30万元级别,但从车型、竞争对手等来看,业内认为腾势的定价偏高。另外,即便是拥有奔驰和比亚迪的双重背书,缺乏自主能力的腾势依然未能在市场上立住脚跟。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飞速增长,生于最佳时期的腾势却没能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从腾势最新发布的Cconcept X车型来看,虽然由奔驰中国高级设计中心主导设计研发,但从侧面线条、D柱车窗上来看又可以看到比亚迪▪唐的影子。按照以往腾势车型的定价来看,腾势Cconcept X车型的定位应该位于30万之上,在这个市场级别上,腾势难以与蔚来汽车的ES6以及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抗衡。上述分析师表示, “即便是依靠奔驰和比亚迪的技术,在市场上腾势的竞争力仍旧较弱。”
销售并网奔驰 再次尝试渠道整合
曾有业内分析,腾势在营销上存在的问题也影响到了销量表现。实际上,腾势已经尝试过与奔驰销售渠道整合。2016年推出腾势400的时候,曾在北京三里屯的Mercedes me亮相销售;2017年,腾势入驻奔驰经销商店,首批有13家奔驰经销商可提供腾势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随后扩展至26家。尽管经过努力,但腾势品牌的销量仍未见起色,腾势车型也逐渐淡出奔驰经销商门店。
此番腾势与奔驰的销售网络整合,包括将其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网络发展等工作划归奔驰销售公司,但奔驰方面也表示,奔驰目前在国内拥有近600家经销商店,但腾势产量有限,无法覆盖全部,会有一定的选择,选择出来最适合的城市。
此番再次尝试渠道整合尚不得知会为腾势带来怎样的变化,但确定的是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腾势股东双方都在新能源汽车上有各自的布局,市场留给腾势的时间和空间都有限。
新京报记者 王琳琳 编辑 陈小兵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