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泽炎 陈鹏)9月17日下午五点,百威亚太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公司重启香港IPO计划。其中,国际发行95%,香港发行5%;基石投资者GIC投资大约10亿美金左右。
百威亚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计划以每股27-30港元的价格发行约12.6亿股股票,路演9月18日开始,定价日期会在9月23日,上市日期定在9月30日。百威亚太目标融资至多379亿港元(约48.5亿美元),是7月份首次公布IPO计划时764.47亿港元目标的大约一半。
这并非百威亚太第一次寻求在港IPO。实际上,百威亚太本应在7月19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募资金额达98亿美元(约合港币765亿元)。然而,7月12日晚间,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已决定不再推进其旗下子公司百威亚太在中国香港的IPO计划。
为什么“非香港不可”?百威亚太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希望可以在亚太地区做品牌。该公司认为亚太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令资金更加有效,并且可以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在上一次IPO中,百威亚太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而这一次引入。对此,百威亚太表示,市场环境已经不同,此外跟投资者接触一轮,介绍业务之后,投资者表示对业务有一定了解,希望引进基石投资者。
百威亚太是全球最大啤酒品牌百威英博的亚太区公司。截至2019年3月31日,该公司的业务由主要位于中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及越南的62家酿酒厂(包括1家苹果酒厂)及73个经销中心组成。百威英博旗下啤酒品牌众多,包括全球性品牌百威、科罗娜,跨国品牌福佳等,地区性品牌凯狮、哈尔滨啤酒等。
作为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威长期以来根植国内中高端啤酒市场,百威亚太功不可没。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百威英博在全球实现总营业收入546.2亿美元,净利润43.68亿美元。
其中,百威亚太2017年和2018年啤酒销量分别为101.99亿公升和104.27亿公升,在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市场,销售额均是第一,并分别取得营业收入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净利润10.77亿美元及14.09亿美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同比上升30.5%,经营利润19.66亿美元,为母公司贡献了71.67%的经营利润。按销量计,2018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16.4%,排名仅次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7年及2018年度,百威亚太毛利分别为43.39亿美元、46.67亿美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为10.83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56%、55%、54%。
百威亚太不断进行并购扩张。早年该公司在中国收购了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品牌。2017年,百威亚太在中国收购了拳击猫啤酒屋,同年收购了澳洲精酿啤酒厂4 Pines及Pirate Life.2018年,其还收购了一家位于澳洲的网上零售商及一家韩国精酿啤酒厂。
因为频繁的收购,百威亚太商誉高企。2017年和2018年,百威亚太非流动资产中商誉分别为139.68亿美元和131.54亿美元,其中2018年的商誉占总资产比重为51.06%。截至今年3月31日,百威亚太未经审计流动资产总额为32.93美元,但未经审计流动负债达48.44亿美元,流动比率仅为0.68。
此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记者表示,亚洲板块是百威最优质的板块,这一板块支撑整个百威全球的发展以及增长。目前,百威英博在世界范围内整体业绩并不算亮丽,将其最优质的亚洲板块剥离的话,对百威英博来说是雪上加霜。对此,是很多投资者不同意的。这也是百威亚太IPO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新京报记者 张泽炎 陈鹏 编辑 任婉晴 校对 何燕
记者邮箱:zhangzeyan@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