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程维妙)“自2018年11月以来,央行已在香港离岸市场滚动发行了13期、共计1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建立了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各期央行票据的认购倍数均超过2倍,反映了境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11月16日,央行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常态化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发行规模和期限品种,带动其他发行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央行票据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可发挥重要作用。
据央行介绍,2002-2011年,在外汇持续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为避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于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并发行中央银行票据,配合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有效回笼过剩流动性。2013年以来,随着外汇形势的改变,央行票据完成了其阶段性历史使命,暂时退出了公开市场操作。
2018年末以来,在外部冲击不确定性加大、影响长期化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内的央行票据在离岸市场激活,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国际投资者对短期限优质高流动性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要;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其他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和定价提供基准;改变人民币市场以外汇市场为主的格局,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结构优化、均衡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继续保持弹性。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贬值1.88%和1.59%。国际清算银行测算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2.16%和0.92%。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729元,较2018年末贬值2.96%。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王宇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