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进程大幅提速。据不完全统计,A股生物医药板块提出资产拟分拆上市的公司已有7家,如科伦药业拟分拆公司下属抗生素中间体业务平台川宁生物至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拓宽川宁生物融资渠道,应对其现有及未来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此外,天士力、华兰生物、长春高新、辽宁成大、华邦健康、延安必康等也宣布分拆上市。


川宁生物曾因环保问题限产停产


川宁生物是科伦药业抗生素中间体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抗生素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拥有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发酵抗生素中间体制备关键核心技术,微生物发酵抗生素中间体整体生产制备技术居国内一流水平,在国内细分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7年-2019年,川宁生物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3.92亿元、8838.15万元,负债总额分别为57.05亿元、51.42万元、54.52亿元。


川宁生物曾因环保问题多次被市民举报投诉并引发媒体关注,曾被数次责令限产甚至停产整顿,使其项目投入远超预期,一度陷入亏损状态。2016年开始,川宁生物邀请国内外专家组来厂试验,解决污染问题,在企业环保设施上的总投入超26亿元。


早在去年,科伦药业就透露,将推动川宁生物择机走向资本市场,包括但不限于在境内或境外独立上市,或者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回购等方式实现投资者退出。


2019年12月,科伦药业出让其持有的川宁生物11.51%股权,交易总价5.12亿元,其中6.11%股权出售给川宁生物员工持股平台,4.83%的股权出售给东珺微众,剩余部分则出售给孙沈侠、兰从宪两名自然人。


今年5月30日,科伦药业发布公告,公司将对川宁生物进行股份制改造,为川宁生物分拆上市铺路。随后,科伦药业便抛出分拆上市计划。据科伦药业发布的分拆上市预案显示,将分拆川宁生物至创业板上市,拟发行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面值为1元,具体上市时间和发行价格尚未确定。


分拆上市将缓解母公司融资压力


截至6月24日,科伦药业直接及间接持有川宁生物88.49%的股份,是川宁生物的控股股东。科伦药业控股股东、实控人刘革新亦为川宁生物实际控制人。本次分拆完成后,科伦药业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拥有对川宁生物的控股权。


尽管本次分拆将导致科伦药业持有的川宁生物股份被稀释,但科伦药业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川宁生物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科伦药业整体融资效率,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川宁生物业绩的增长,也将同步反映到科伦药业的整体业绩中,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整体盈利水平。在去年年底,科伦药业董秘办曾透露,科伦药业融资40亿元-50亿元基本上都用于川宁生物,其分拆上市也有缓解上市公司融资压力的考虑。当川宁生物作为独立主体单独融资,有利于缓解科伦药业融资压力,整体上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科伦药业2012年启动创新转型以来,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构建了以科伦研究院及科伦博泰为核心,苏州、天津和美国新泽西分院等为分支的集约化研发体系。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对优秀仿制药、新型给药系统、生物大分子及创新小分子等高技术内涵药物进行研发,品类覆盖了抗肿瘤、糖尿病、肝病、肠外营养、术后阵痛、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最近三年,科伦药业营收分别为114.35亿元、163.52亿元、176.3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11亿元、12.67亿元、10.22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160.01亿元、163.97亿元、175.79亿元。


多家上市企业提出分拆上市计划


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为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境内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在不改变控制权的情况下,在内地直接分拆上市。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多家企业提出子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下,多家疫苗企业股价创历史新高,不少上市公司有分拆疫苗子公司单独上市的打算。其中,长春高新、华兰生物、辽宁成大已宣布分拆上市计划。


6月11日,长春高新发布公告,拟分拆子公司百克生物至科创板上市。


5月8日,天士力发布将天士力生物分拆至科创板上市的预案。早在2018年,天士力就已经在筹谋天士力生物上市事宜,当时公司将生物药相关资产划转给旗下的天士力生物,并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拟将此生物药板块作为独立平台上市。


4月21日,华兰生物发布公告,拟分拆子公司华兰疫苗至创业板上市。


4月3日,辽宁成大发布分拆上市预案,将负责生物制品业务的成大生物分拆至科创板上市。6月16日,成大生物科创板IPO已进入问询阶段。


此外,华邦健康拟将控股子公司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延安必康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


对于分拆上市,各公司均提及,能为子公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母公司可以进一步聚焦主业,改善财务状况,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