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身陷上市传闻的蚂蚁集团,终于在7月20日对外公布将启动在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
7月21日,蚂蚁集团概念股在开盘后大面积涨停,截至9:31,汇鸿集团、海泰发展、湘邮科技等涨停,巨人网络、健康元、浙大网新等也接近涨停。
在市场“狂欢”的背后,蚂蚁集团的估值引发大规模讨论,根据彭博报道,该集团在2018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约为1500亿美元。而两年时间过去后,据业内估算,目前蚂蚁集团估值约为2000亿美元,按照实时汇率,相当于1.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蚂蚁集团上市后市值能达到2000亿美元,那将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的第三大互联网上市公司。
此前多家机构对蚂蚁集团估值约1600亿美元
作为金融科技的独角兽公司,此前各大机构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也有诸多讨论。
早在2018年,国际知名投行巴克莱在一份报告中称,经过研究,其重新对蚂蚁金服(即现在的蚂蚁集团)进行了业务分析和估值计算,考虑到其超出预期的用户数和ARPU(单用户平均收入)增长,他们将1060亿美元的估值提升至1550亿美元。
巴克莱表示,其上调估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蚂蚁在过去一年线下支付增长迅速; 其次,受益于多样化的支付场景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渗透,蚂蚁的收入来源更加丰富。
此外,安信证券在2018年4月的一份研报中,采用上市公司的平均用户市值和P/E倍数分析蚂蚁集团的估值,若按平均用户市值法计算,截至2018年4月12日,Paypal和腾讯每用户市值分别约为391美元和487美元,考虑到蚂蚁的发展水平相对更早期,采用二者每用户市值平均值的70%得到每用户市值约307美元,最终蚂蚁集团的估值为1597亿美元。
若按30倍P/E下公司估值约为1645亿美元,当时,腾讯估值约为2019年预测净利润的30倍PE,如果按照2019年蚂蚁集团净利润54.8亿美元计算,对应估值为1645亿美元。
对比来看,目前业内估算,蚂蚁集团估值约为2000亿美元,显然比两年前高了约400亿美元。不过,市场主流观点认为,蚂蚁集团这一估值有一定合理性。
《蚂蚁金服》作者、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由曦表示:“我认为这个估值是合理的,甚至今后仍有上涨预期,假如用银行来类比,应该类似于中国最大的银行,对比市值可以发现,工商银行约为1.83万亿元、招商银行也超过9000亿元,但是这些银行的客户活跃度、年轻化以及场景的延展,与支付宝的黏性、频率还是有一定差距。当然,不能完全用银行来类比,再增加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维度,比如美团点评,目前市值大约为1.2万亿港元,但蚂蚁不仅有本地生活等服务,还有很多金融方面的布局,综上所述,我认为蚂蚁的估值是合理的。”
数字金融占集团收入大头
尽管如此,在蚂蚁集团上市前夕,仍有必要审视其业务结构及背后的价值。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蚂蚁集团主要聚焦于场景与支付、数字金融以及科技服务三大板块,并通过国际化拓展边界。
其中,数字支付是蚂蚁集团各类流量的入口,目前,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比较稳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市场份额达54.97%;2016年~2020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市场份额一直在53%以上。
在数字金融领域,蚂蚁集团斩获了银行(网商银行)、保险(国泰产险)、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张金融牌照,此外还有基金代销、保险中介等牌照,用户在支付宝APP上可以直接购买基金、保险等产品。
在科技服务板块,蚂蚁集团主要进行技术研发与科技输出,在盈利模式上,集团通过输出体系化的科技产品和科技解决方案,收取产品服务费。截至今年3月31日,蚂蚁集团的专有区块链技术已于商业应用场景中被使用,包括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和电子票据的开具及流通。
上述三大板块业务中,数字金融是蚂蚁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阿里最新发布的财报,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间,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
具体来看,在中国,蚂蚁集团的数字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理财、微贷以及保险。
其中,理财是蚂蚁集团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蚂蚁财富提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投资产品等综合理财产品。截至今年3月31日,蚂蚁财富促成合作伙伴为用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万亿元。
微贷则为蚂蚁集团与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合作为消费者和小微经营者提供小额、期限灵活的消费信贷服务。
保险则是蚂蚁集团与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保险产品,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集团促成的保险费总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
整体来看,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蚂蚁集团及其全球九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全球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约13亿。
淡化金融、强化科技 对估值影响几何?
不过,即便如此,蚂蚁集团仍有意淡化其“金融”特性,今年5月份,在使用“蚂蚁金服”这一简称6年后,支付宝的母公司启用新名称“蚂蚁集团”。而后,官方证实,公司全称也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比来看,新名称显然更突出蚂蚁集团的科技属性,而淡去了金融属性。
不止如此,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7月13日,蚂蚁集团的经营范围也发生变更,剔除了金融业务流程外包,金融知识流程外包,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以上项目除证券、期货,未经金融等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向公众融资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等金融服务)。
其实,金融科技公司名称“去金融”并非蚂蚁集团的独有现象,像京东数科、小米数科等也是如此。但在上市前夕蚂蚁集团的这番操作,也引发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观点就认为,蚂蚁集团此举旨在更贴近科技,以提高估值。
对此,由曦认为,改名一定与蚂蚁本身的战略选择有关,但靠改个名字提高估值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蚂蚁最终的竞争力其实来源于是否能持续靠科技来解决问题。
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无可否认,打上科技烙印的公司确实会比专门的金融公司估值要高。但蚂蚁集团主要业务之一的支付本就有很强的科技属性,其次,金融发展到现在,本身就需要很强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撑,此外,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圈层、做生态,这其实也是企业科技力量发展的一种表现。
“无论最终业务呈现出来的形态是金融还是科技,都应该聚焦其创造的价值,比如生态圈内的企业或者用户能否受益、能否提高效率,关注其赚钱的能力以及可持续性。另外,也可以用月度活跃用户数、覆盖的商户规模、贷款数量以及净利润等数据指标来判断能否支撑估值。” 王蓬博表示。
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与美团竞争?
更名只是表象,背后更多是蚂蚁集团对战略调整。在今年3月10日举行的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宣布,将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 “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的目标。
伴随着新的平台定位,支付宝App也进行改版升级,强化生活服务,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
两个多月后的5月20日,胡晓明透露,截至当时,全国已有超1000家数字景区、300个数字市民中心、首个支付宝数字生活城市已落地湖州,此外,小鹏汽车、上汽集团还联合支付宝推出了首批5G数字出行样板车。
就在蚂蚁集团宣布要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之后,一度被用来与美团点评相比较,按照后者的说法,是要打造中国领先的本地服务电商平台,由此来看,双方业务的切入口都包含了生活服务。
由曦表示,支付宝或者说饿了么与美团一战,一定会打出第一和第二,但不会出现只剩一家的情况,最终,我认为支付宝和美团会形成两强格局。但是支付宝的综合实力,比如移动支付能力,以及金融能力和技术能力要强于美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美团点评的市值约为1.2万亿港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度,该公司有史以来首次录得正值经营溢利及经营现金流量。总收入同比增长49.5%达975亿元,经营溢利达27亿元,不过今年一季度美团点评又出现经营亏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徐超 赵泽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