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在此次峰会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金刻羽表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政治家借此机会推动保护主义,但这不是答案(解决方案),建设抗脆弱性才是。


最近发生的变化,不仅是通过贸易和金融联系,让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冲击也更加全球性了。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今年的大流行病,都是强有力的例子。一个变化就是所谓的全球冲击越来越频繁。全球冲击并不是一定是外生的,也是因为全球通过贸易和金融网络关系越来越紧密,造成每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变成了全球性质的冲击。


另外一个变化是更多的尾随事件会严重地破坏全球经济。但是,不能让这些尾随事件主宰我们对贸易和全球化方面的思考。一般来说,大家在正常情况下,遭受冲击的国家大多与具体某国的国情有关,而不是全球性的冲击。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恰好在这时候起到缓冲作用,比如日本地震或者阿根廷债务危机等,本质上是局部性的,也不会导致全球贸易网络崩溃。贸易有助于使当地冲击分散化,这也是贸易的好处。


第三个变化,世界正在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化的贸易结构不是为了考虑不确定性而设立的,但这又是非常关键。最近发生的贸易战和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日益严重的逆全球化情绪,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不同的例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拥抱全球化,但同时要为最坏情景做好准备。这意味着在实现全球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要增强柔韧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