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度消费大戏,每年的“双11”购物节都被寄予厚望,成为消费者、电商巨头、品牌、实体店等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的消费嘉年华。

 

在花样翻新的诸多促销活动中,有些商家的促销活动规则非常复杂,优惠条件也相对苛刻。就拿令人“秃头”的比价算来说,有消费者称同样是一盒牙膏,两个品牌的销售策略分别是“20块钱一盒,买一送一”和“29.5块钱一盒,现在六五折,如果消费满100元,再返还20元购物券”。到底买哪家更划算?需要通过大量演算才能得出结果。有的消费者称“双11”比价算数学题写满了一页纸。

 

今年“双11”还有新玩法,就是先付定金锁定商品,几天后再支付相应的尾款。这一玩法也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尾款人”,连续两天都挂在微博热搜榜上。

 

对于电商平台的商家来说,这一促销活动确实是一种营销方式的创新。一方面提前锁定销售量,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物流压力,可有效提升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销售量给予更加优惠的销售折扣等,让利给消费者,也能更大程度上刺激消费。

 

但是比价不容易,盘算优惠让人费尽心思,确有消费者表示凑单太麻烦而放弃下单,这或在商家预料之外。有报道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开启的第一波促销活动快递单量不及预期。如果商家设置更多且复杂的优惠条件和规则,有的甚至涉及复杂计算才能得出更优惠价格,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促销让利活动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双11”购物节长久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优惠条件看上去是替消费者着想,要给消费者让利多少等,实际上商家通过设置步步为营的让利优惠条件,让消费者享受优惠必须掏更多腰包购买更多商品。

一次被算计或许没什么,但是当大多数消费者意识到被“算计”时,则可能会导致其对电商购物产生防范心理,进而影响到电商的“双11”销售业绩,乃至整个电商的销售生态,影响可持续发展。

 

对于目前电商平台的各种营销活动,电商平台主体应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杜绝商家变着法的“算计”营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双11”电商购物节的品牌效应,真正让“双11”成为消费者和电商平台、生产制造商等各方共赢的节日。

 

木丁(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