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12条全国非遗旅游线路发布、非遗文创大赛……10月25日,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丹寨万达小镇落幕。9天时间里,30多场“非遗进景区”特色活动,吸引了26万余游客前来打卡,为当地带来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的核心产业项目,举办规格高、规模大的非遗周,既是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丹寨旅游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丹寨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

 

从目前来看,中国丹寨非遗周成为全国推动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房企在文旅地产方面难得的突破之举。

 

丹寨万达小镇通过景观空间再造和文化旅游体验,将非遗进行了舞台化表现,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丹寨万达小镇上演非遗盛宴

 

“自己平时喜欢非遗,听说丹寨举办非遗周,就自驾过来参观,一次看遍贵州非遗,真是大开眼界。”非遗周的魅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这样表示。

 

作为活动举办地,丹寨县是中国著名“非遗之乡”,全县范围内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4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7项、省级非遗21项、州级非遗34项。在此背景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侗少数民族文化为内核的丹寨万达小镇,聚集了丹寨17项省级以上(含7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次非遗周期间,记者在丹寨万达小镇会议中心展厅的“黔地守艺——贵州传统工艺展”上看到,展厅内分为陶艺茶席、竹编木雕、织布刺绣等9个展区,现场展示了多个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为主的非遗项目。包括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古法造纸、水族马尾绣、布依族服饰等23个非遗项目参展,共有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达现场。

 

“这些非遗作品,充分贴合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体现非遗活态传承的特性。”现场,一位参与非遗展的业内人士称。

 

从10月17日至25日为期9天的时间里,中国丹寨非遗周在丹寨万达小镇上演一场场非遗盛宴:既有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换届大会、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发布、全国非遗文创大赛颁奖典礼等具有全国影响的会议、论坛和颁奖活动,也有落地丹寨万达小镇举办的“黔地守艺”传统手工艺作品展、展示贵州省代表性非遗项目的“非遗驿站”、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演出、黔东南苗侗医药文化展和传统戏剧展演、吃新节长桌宴等“非遗进景区”体验活动,吸引了全国爱好非遗的游客前来小镇观赏和体验。

 

在丹寨万达小镇举办的“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也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丹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届非遗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中国非遗文创大赛路演评审和颁奖典礼也在丹寨万达小镇举行。除此之外,10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起的“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入选线路亦全部亮相于中国丹寨非遗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展,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树立了一批典型。

 

贫困县“逆袭”,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乡了

 

“打造旅游扶贫的典范,是丹寨扶贫的最大亮点。”赵罡点评称。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扶贫,丹寨万达小镇是将贵州、黔东南州的特色文化产业归拢聚集,而不是单纯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小镇还提供很多工作岗位,由此带动整个丹寨经济发展。

 

 

29岁的陈加艳说,“再也不想离开丹寨了”。陈加艳告诉记者,2011年,高中毕业的她,离开丹寨县排牙村,和小姐妹们一起去广东打工。在电子厂里,一天站12个小时,中间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刚从校门走出的陈加艳,一天下来腰也痛,腿也痛,脚也痛。每个月休息2天,最开始的月工资800元。500元寄回家里,300元留给自己。

 

这样的打工日子,一过就是6年。即便这样,她也不敢换工作,怕换了工作不适应,赶不上别人,就没了饭碗,除了外出打工,在丹寨没有别的选择,直到万达出现。

 

丹寨万达小镇刚开始动工时,陈加艳就听说了。2017年7月,小镇正式投入运营。到了年底,陈加艳回来一看,感觉变化太大了,“原来一根烟的时间,就把丹寨逛完了。而如今的家乡,每天小镇上游人络绎不绝,各种店铺开业,热闹得很。”

 

与此同时,陈加艳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她成为了一名母亲。她辞掉了广东电子厂3000元月薪的工作,留在家乡。先是去丹寨万达酒店应聘,后来又加入了小镇常态化演出队,为游客们表演苗族特色歌舞,月工资3500元。

 

“现在的我,每天都特别快乐。万达来了,在家就可以上班了,不想离开丹寨了。”陈加艳说。

 

陈加艳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在当地群众眼中,原来的丹寨万达小镇是只有小水塘和小山坡的“荒地”,丹寨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万达集团进入丹寨后,以丹寨万达小镇为载体,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可体验、可感受、可购买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了资源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在丹寨万达小镇上,无论是鸟笼小院、国春银饰店、茅台酒、苗医、古法造纸、蜡染等均有体验店,游客的到来,既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的魅力。随之,丹寨万达小镇吸引了不少丹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据丹寨县粮油店主李学高介绍,“以前很多县城里的人找不到工作,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去丹寨万达小镇找工作,也可以在县城找工作,万达带动了当地很多行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万达集团捐建的丹寨万达小镇,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以来持续呈现出良好势头,目前,全县共有12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02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入驻小镇,开业至今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带动贫困户6561人实现增收。

 

“丹寨万达小镇是一个传奇。”贵州省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粟周榕表示,小镇开业到现在也就短短三年时间,就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贵州著名的旅游品牌,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非遗周成文旅融合重要平台

 

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甫一亮相,就吸引近千名全国非遗、旅游、文创行业精英汇聚丹寨万达小镇交流研讨,成为推动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在丹寨万达小镇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既是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丹寨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丹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丹寨万达小镇通过景观空间再造和文化旅游体验,将非遗进行了舞台化表现,中国非遗周更是汇聚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地区非遗项目,通过旅游这一舞台,传播传统非遗,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看来,中国丹寨非遗周,特别是非遗文创节的接连举办,将会吸引更多的设计力量、时尚元素,以及更多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品牌等外部力量来到丹寨,与丹寨万达小镇形成一种呼应,与丹寨的非遗形成呼应。

 

“让传统手工艺出潮品,打造出好的非遗文创品牌,由此更多地进入现代生活场景,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市场化,并推动丹寨、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的非遗旅游、非遗产业的发展。”赵罡称。

 

据统计,非遗周举办期间,丹寨万达小镇共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营业收入276万元,同比增长1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小镇内非遗商户、酒店和客栈收入均同比大幅增长。

 

56岁的苗医左凯鹏向记者介绍,自国庆以来,治疗各种颈椎、腰腿疼的药物出售了1万多瓶。非遗周期间,一周更是出售了3000多瓶。

 

小镇IP已形成可复制扶贫典范

 

作为丹寨万达小镇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参与者,粟周榕认为,万达在丹寨的工作,不是“输血”式的扶贫帮扶,而是“造血”式的、可持续发展式的朝阳产业,“是一心一意、真心真意,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大业”。

 

据介绍,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的核心产业项目,以本地非遗为主题和特色,小镇建筑体现本地苗侗文化,经营业态中非遗产品占比超过70%,还邀请了丹寨县一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小镇,周周举办非遗文化主题活动。

 

丹寨扬武镇排倒村的杨芳,是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的传承人。多年前,她在丹寨创办了蜡染专业合作社,覆盖了6个村寨,是带领当地苗族妇女致富的“领头雁”。在她的400多名社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蜡染名匠,由她创作的作品,更是享誉国内外。在丹寨县政府和万达集团的邀请下,杨芳蜡染馆入驻了丹寨万达小镇,向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展示这项惊艳的苗族手工技艺。

 

游客来到小镇上的蜡染馆,不仅可以观赏、购买作品,还能亲自体验蜡染的制作过程。在杨芳蜡染馆,有来自各村寨的蜡染技师为游客教授技巧。游客支付合理的体验费用,便直接促成了蜡染工匠的增收。据杨芳透露,蜡染工匠现每月可获得三千元左右的收入,比之前在家务农收入提升了三倍以上。

 

“丹寨万达小镇在交通并不便利的条件下,依靠产品力,获得了较大成功,是旅游的供给侧改革,是非遗和旅游融合的最佳典范。”在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如此表示。

 

除此之外,丹寨万达小镇在规划、产品、运营等方面也颇具特色,魏小安点评称,丹寨万达小镇以东湖为隔,一面是非遗主题小镇,一面是旅游度假酒店,把观赏场景和生活场景通过一片水域分隔开,是对应现代生活的旅游度假区规划。此外,小镇里有一系列网红打卡产品,其中非遗主题产品很受游客欢迎,经营者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品牌。

 

魏小安还表示,“小镇运营思路很特别,‘轮值镇长’在全球范围招募,三年之间来了100多任镇长,本身就创造了一个亮点,而且在轮值过程中,镇长们能把多元文化、多方资源引入进来,形成一个镇长接力,推介丹寨的优良传统。”

 

“小镇IP已经形成模式,且可以复制。不过,在复制时,应呈现当地文化特色,而不是照搬丹寨经验,须通过市场需求倒逼创新,通过运营让商业有活力、商家有品牌。”魏小安建议。

 

数据显示,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三年多来,丹寨万达小镇已经成为全国知名非遗特色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带动丹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

 

不仅如此,万达帮扶项目带动了丹寨县5.8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帮助丹寨提前两年脱贫。丹寨万达小镇也成为全国社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典范。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评价丹寨万达小镇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是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和精准扶贫的亮点,也是贵州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无中生有,方兴未艾,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

 

【“数”读】

 

1.87亿元

 

10月25日,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丹寨万达小镇落幕。9天时间里,吸引了26万余游客前来打卡,为当地带来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

 

120亿元

 

自2017年7月3日正式开业运营,丹寨万达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带动丹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

 

102个

 

目前,丹寨县全县共有12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02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入驻丹寨万达小镇,开业至今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5.88万

 

万达帮扶项目带动了丹寨县5.8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帮助丹寨提前两年脱贫。丹寨万达小镇也成为全国社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典范。


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

编辑 袁秀丽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