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子扬)一份更名公告,见证了A股上市公司“吉林森工”(更名后简称“泉阳泉”)股价触及涨停,创造新高。在今年已有农夫山泉上市的先例,有人甚至猜测同样“卖水”的泉阳泉也可能“一飞冲天”。然而,伴随着股东抛出减持计划,叠加业绩疲软、市场和行业压力,泉阳泉又上演了大涨之后的多次下跌。
泉阳泉目前的公司全称为吉林泉阳泉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前公司全称为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为“吉林森工”,其曾经的主营业务是森林培育和林木采伐。2017年,吉林森工通过定增收购泉阳泉75.45%股权后,矿泉水也成为其主业。如今该公司已秉承“一主一辅”的发展战略,发展矿泉水产业和园林绿化产业。
而泉阳泉也不负众望,带动吉林森工的业绩增长。根据财报,背靠吉林长白山的泉水资源,泉阳泉占吉林森工的业务比重越来越高。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半年度净利润为3066.57万元,对母公司净利润贡献2454.79万元,而上半年吉林森工的净利润为5479.75万元,子公司中,泉阳泉贡献比例最高。
泉阳泉矿泉水业绩的贡献,也让吉林森工作出更名的决定。2020年11月,吉林森工先是将公司中文名称“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吉林泉阳泉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又发布公告称,为了体现公司所属的行业和实际经营业务的特性,提高品牌辨识度,提升品牌形象,并与公司新名称相匹配,公司董事会决定将证券简称由“吉林森工”变更为“泉阳泉”,并于11月18日完成变更。
一如此前的“澳洋顺昌”等更名企业,泉阳泉也继续了A股的“更名神话”,股价迎来一波上涨,一度在6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55%,总市值增长28.54亿元。
不过,泉阳泉更名后不久,便迎来股东的减持计划。11月20日,泉阳泉发布公告称,股东赵志华计划减持不超过约2727.55万股,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3.814%。股东陈爱莉计划减持约123.73万股,减持比例为0.173%。股东赵永春计划减持约9.52万股,减持比例为0.013%。
减持计划的抛出,似乎加速了泉阳泉股价的跌势。在11月18日达到股价新顶点后,泉阳泉股价开始下跌,11月19日,其股价跌幅为6.98%,11月24日,泉阳泉更是跌停。截至12月3日收盘,泉阳泉股价为7.9元/股,较近期最高收盘价11.18元/股下跌近三成。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表示,突破1亿标箱的销量,说明其在东北地区已建立较高的市场覆盖,泉阳泉在区域市场中形成了良好品牌认知。此次对上市公司更名,对于品牌露出和品牌打造是明智之举,但市场中的炒作、股东计划减持却不是长期主义的理念。
2016年时,吉林森工的业务包括森林经营产品和人造板产品两部分,二者收入占比分别为14.62%、71.02%。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扎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工作的通知》要求,该公司已停止原木的生产和销售,木材产品业务也不再是主营业务。但随着伐木政策的不断变更,该公司两项业务的营收均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
2017年,吉林森工将泉阳泉收入囊中,并发布规划称,希望泉阳泉做深做透吉林省、辽宁省市场,撬动黑龙江市场,并力争在2017年彻底撕开即饮市场缺口,“开启全国总攻模式”。然而,2015年以来,泉阳泉的业绩呈现波动状态。根据财报,2015年、2016年,泉阳泉的营业收入降幅分别为8.2%、42.16%。随后业绩增幅为正,其中,2018年业绩增幅达到顶点,为50.72%。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认为,包装饮用水因为便携和健康的特性,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快消品类之一。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与发达经济体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消费升级总趋势和年轻人口消费力提升,在一线都市和城镇市场,包装饮用水行业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泉阳泉的扣非净利润从2014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均为负值。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15.5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则为-1902万元。
事实上,扣非净利润连亏6年的泉阳泉原本可能面临着退市风险,但凭借政府补助逃过一劫。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泉阳泉政府补助分别达到7649万元、9341万元和8702万元。
据今年三季报,其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持续扩大,但前三季度政府补助达到9834万元,因此归母净利润为正,同比增长2.08%。
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泉阳泉称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企业上班、学校开学延迟,外出人员减少,导致包装水销量减少;一季度园林业务在建的部分工程项目所在地区仍未全面解禁,无法开展现场工作,导致项目施工进度延缓。
12月3日,新京报记者就多个问题向泉阳泉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扣非后归属净利润更能反映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连续多年为负值或说明该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并不乐观,预计泉阳泉难以通过发力矿泉水业务来明显提振业绩。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