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生活陷入退市的危局。

 

1月29日,宜华生活因涉嫌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等被证监会通报后,又因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而发布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月1日、2日,宜华生活开盘即跌停,并连发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第二次风险提示。2月3日,宜华生活股价继续跌停,跌停价为0.78元/股,跌幅达4.88%,总市值为11.57亿元。

 

据了解,宜华生活于2004年8月登陆A股上市,2016年6月从传统家居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住居生活一体化服务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唐廷凤认为,目前宜华生活面临三大问题,分别是存在交易类强制退市风险、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该公司大概率会被终止上市”。

 

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连发退市警告的宜华生活,很可能无法咸鱼翻身,强制退市会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财富的巨大损失,中小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赔偿诉讼等方式来保护自身的财富。

 

证监会通报涉嫌严重财务造假

 

1月29日,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宜华生活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案件情况,指出其2016-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20余亿元利润,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虚增资金往来300余亿元。目前该案已经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证监会将从严依法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证监会通报后,宜华生活股票连续两日跌停,2月1日、2日跌停价分别为0.86元/股、0.82元/股。2月3日,宜华生活股价继续跌停,跌停价为0.78元/股,跌幅达4.88%,总市值为11.57亿元。

 

据了解,2020年4月24日,宜华生活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触及《证券法》被立案调查,同时触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2020年4月30日,宜华生活停牌1天,自2020年5月6日开始,该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宜生”,涨跌幅限制为5%,股票将在风险警示板交易。

 

唐廷凤认为,如公司因上述立案调查事项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且依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此前曾连续7次发布存终止上市风险提示

 

2月1日、2日,宜华生活连发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第二次风险提示。提示显示,宜华生活2021年1月19日至2021年2月2日期间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 年修订)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有股民称:“这次的利空,如果没有硬核的利好,真的很难反弹。”

 

实际上,宜华生活并非首次发布强制退市风险提示。此前,宜华生活已发布了7次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其中提到,宜华生活股票连续16个交易日(2020年12月15日-2021年1月6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1月7日,宜华生活收盘价1.03元/股,险些跌破1元。有网民分析称:“前面持续16天差四天,第17天收于1.03元/股,后面就重新计算了,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回手掏’了。”

 

唐廷凤认为,宜华生活这次很难有机会摆脱“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她分析称,2020年12月15日-2021年1月6日期间,宜华生活创下0.76元/股的最低股价纪录。因公司在1月6日宣布高管将增持股票,股价于1月7日重返1元之上。而这次随着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或许高管们自顾不暇很难再增持股票。她认为,宜华生活“已游走在‘面值退市’边缘”。

 

“宜华系”企业合同、债务纠纷问题不断

 

其实,近两年,宜华生活也被合同纠纷、债务等问题缠身。天眼查显示,宜华生活存在303条自身风险,其中最近一次为2020年12月7日,该公司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此外,“宜华系“企业纠纷四起,其中涉及宜华生活全资子公司及宜华生活控股股东。其中,2020年6月18日,宜华生活收到全资子公司理想家居国际有限公司发来的消息,其下属公司华达利国际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因无法偿还部分债务拟进行债务重组,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进入司法管理程序。

 

2020年8月4日,宜华生活又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85亿股份被轮候冻结。对于轮候冻结原因,宜华生活解释称,根据控股股东宜华集团函告,宜华集团因与宁波颐合医养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同纠纷,合同纠纷金额为3000万元。2020年8月3日,宁波颐合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宜华集团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因投资借款纠纷,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宜华集团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因股权转让纠纷,山东平安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山东中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王世宾申请轮候冻结宜华集团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

 

而今年1月25日,控股股东宜华集团又因财产保全,1.45亿股被轮候冻结。截至目前,宜化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4.3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02%。累计被冻结的股份数量为2.8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6.2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22%。

 

此外,2020年5月7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称,将宜华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C(受评对象不能偿还债务)。2020年12月16日,中诚信国际终止对宜华集团的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并将不再更新宜华集团的信用评级结果。

 

业绩持续下滑、“存贷双高”问题明显

 

宜华生活自身问题重重。近两年,其业绩持续下滑,“存贷双高”问题明显。2017年至2019年,宜华生活业绩持续下滑,2019年出现亏损。其中2018年-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7.92%。2020年上半年,宜华生活净利润亏损5.15亿元,同比下滑492.95%。2020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18亿元至-21.68亿元。

 

唐廷凤称,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也是宜华生活面临的问题之一。2020年三季报的资产账面值为152.94亿,负债为81.57亿。同时,根据1月3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计算,预计2020年全年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将低于-20%,“如此大的亏损面,未来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宜华生活也存在“存贷双高“的问题。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货币资金余额33.89亿元,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余额合计52.56亿元,报告期内财务费用4.4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15.50%。在货币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高额负债并导致财务费用高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都处于较高水平的“存贷双高”现象引发上交所关注。

 

对此,宜华生活表示,与其他家居企业相比,公司经营区域较广且产品覆盖品种较多,造成材料采购需求品种较多,同时所需的主要材料实木和皮革等市场定价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除为了应对正常营运资金需求外,还结合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项目投资资金支付需求、应急采购资金需求以及偿还到期有息债务资金需求等需要,作出持有资金规划。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宜华生活在账面上有着大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又大举向外借款,被市场质疑有财务造假的嫌疑。

 

此外,唐廷凤认为,在存在交易类强制退市风险、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三个问题的叠加下,随着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后,股票或遭到市场抛弃;另外,随着注册制的推进,通过“炒壳炒差”获取收益的方式正在失去生存空间,加上宜华财务状况不断的恶化,很难吸引大量投资者加入。“该公司大概率会被终止上市”。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