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具体内容,决定将由自然资源部门征收的上述四项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如何看待四项非税收转入征管划转税务部门,这一政策是否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在202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期间,新京报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贾康看来,仅从现有可得信息看,还不能认为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就表示土地财政将有调整,这样的猜测只是反映问题的敏感与公众中部分人的联想,需注意看未来有关部门是否有后续举措。
也有观点把土地出让收入征管的划转和房地产税联系起来,贾康认为,不能简单地下这一结论。“客观上讲,有必要在一些房价过热的城市进行房地产税的扩大试点,但是否会出台措施,还有待观察。从出让金征收权的变化还看不出来”,贾康说。
还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七普数据,从人口数据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如何走?对此,贾康认为,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未来一二十年全国一些中心区域城市的房价可能继续会呈现上扬曲线的基本模样。“当然,在有些资源枯竭、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地产市场会走下坡路。”贾康补充。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摄影/新京报记者 吉喆
“现在还不能认为土地出让收入征收划转和土地财政将调整、房地产税有直接关系”
新京报:这一税务征收政策引发各界关注,你如何看这一政策?
贾康:这个事情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事情本身其实很简单,就是非税收入在陆续归税务部门管。比如,在这个事情之前的2018年,有关部门发布文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职能由人社部门转到税务部门,这次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和2018年的模式是一样的。为何要归税务部门征收呢?我觉得从直接作用看,可以提高缴费的规范性,税务部门执法权更踏实、更有力道。从管理成本上看,税务部门征收工作的固定成本早已支付出去,划转后虽然增加了税务部门的业务量,但是实际增加的成本有限,同时又一劳永逸地抹去了原来部门办理征缴的固定成本。整体看,这一举措实际降低了公共部门的管理成本。
很多人联想或者发议论说,归税务部门征收以后是不是后面的体制要调,土地财政以后会不会有一些调整?这有待于有关部门给出更多的信息。我觉得这么猜的意义不大,先不要急于下这个结论,咱们等等看未来有关部门有没有后续的举措。
新京报:还有很多人把这次的土地出让金税务征管政策和房地产税改革联系到一起。
贾康:还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房地产税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前段时间多个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那这次会议传达出什么样的信号?比如,是不是意味着有关部门在考虑房地产税在税收法定轨道上推进不理想、房地产税迟迟无法有动作的背景下,能不能发掘一下房地产税此前在重庆上海两地的制度创新的潜力,会不会有新的地区加入试点城市行列?我觉得对于这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新京报:据你的判断,在未来几年会不会在一些房价过热的城市进行房地产税的扩大试点?
贾康:我觉得,客观上讲,有必要在一些房价过热的城市进行房地产税的扩大试点,但是有关部门是否会出台措施,还有待观察。所以,虽然我认为有必要扩大房地产税的试点,但是现在还不能轻易下结论说未来几年会在热点城市进行房地产税的扩大试点。
新京报:十四五期间,房地产税会不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推进?
贾康:应按照本届人大的说法来兑现,我认为应该启动房地产税的立法。
“未来一二十年中心城市要准备好接待几亿人从农村区域流入”
新京报: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七普数据,从人口数据看,你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是怎样的?
贾康:人口和房地产市场是有关系的,比如家庭结构、人口结构、人口的流入流出都会对市场带来影响。目前很多省会城市的人口还是流入的,中国已经有了十几个千万人口规模以上的中心城市,我觉得这次中心城市代表着中心区扩张趋势还没有走完。
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当前真实的城镇化水平也就是50%,还有20个点的高速发展阶段的上升空间,如果城镇化率一年上升一个点,那也得走20年。可以说,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房地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一二十年城市要准备好接待几亿人从农村区域流入,特别是中心城市,这都会给不动产的需求与供给带来影响。如果在未来一二十年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出现特别大的问题,比如战争等问题,全国一些中心区域城市的房价仍会呈现上扬曲线的基本模样。最典型的,比如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住房均价,在未来10年至20年间仍会走成上扬曲线。
当然,在某些地方的城市,在资源枯竭以后,其经济景气水平一落再落,随着人口的净流出,空置房子越来越多,房价是下滑的。在有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地产市场是走下坡路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更多的地方对住房的需求会是继续上升的,全国更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仍会较高速地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吉喆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