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企业的竞赛从地推、烧钱,延伸到了资本市场。
北京时间6月9日,每日优鲜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申请,计划以“MF”为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同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企业叮咚买菜也向SEC递交了IPO申请书,准备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DL”。
生鲜电商赛道上的两家明星企业,都以“前置仓”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竟在同一天提交招股书,背后深意耐人寻味。
透过两家公司的招股书发现,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所面临的压力并未改变,持续亏损一直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均在20亿上下,2021年一季度,净亏损达6.103亿元。叮咚买菜情况也不容乐观,2019年和2020年,其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和31.77亿元,今年一季度净亏损为13.85亿元。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还面对各种竞争对手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整个生鲜零售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
规模持续增长,亏损也在继续
2019年,生鲜电商行业经历了短暂的沉寂,疫情常态化则给了这个行业重新爆发和兴盛的机会,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两个头部企业也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规模上的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467亿元、60.014亿元、61.304亿元;GMV也从2018年的47.2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6.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9%。
在“有效用户数”方面,即支付款项超过销售产品相关成本的交易用户,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有效用户数分别为508万、717万、868万,今年一季度则为790万。
与之相比,叮咚买菜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38.801亿元,2020年的营收达到113.36亿元,增幅达290%。GMV方面,则从2018年的7.417亿元达到了2020年的13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9.2%。
数据指标的增长一方面源于两大企业不断在市场上的开拓进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生鲜零售、生鲜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根据艾瑞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5万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6.8万亿元。而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加速发展,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在市场爆发期,生鲜电商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给予了生鲜电商企业有力的支持。
企查查显示,自2014年12月19日,首次获得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以来,每日优鲜至今已获得11轮融资,仅在2020年这一年中,就获得三次战略投资。其中,2020年12月9日,青岛国信,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 ,阳光创投组成联合投资主体,向每日优鲜战略投资20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生鲜电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规模战略投资。?
叮咚买菜也获得10轮融资,包括今年4月份完成的7亿美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DST Global、Coatue 联合领投,老股东老虎环球基金、General Atlantic、CMC资本、今日资本、红杉资本、Ocean Link和弘毅投资等继续加码,还包括一些新股东。之后,5月12日,叮咚买菜又宣布完成3.3亿美元D+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虽然两大玩家的规模越来越大,但还是掩盖不了其业务继续亏损的事实。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6.103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1.947亿元。
叮咚买菜在这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今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 13.847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2.445 亿元。
在生鲜电商领域,亏损并不稀奇。此前有数据显示,在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7%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业内不少人士表示,两大生鲜电商企业这次冲刺上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继续融资“补血”。“(上市)肯定是为了补充资金,现在这些公司一个季度可能亏几个亿、十来亿,亏损非常大,在一级市场已经很难拿到钱了,所以只能通过二级市场IPO来募资。”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新京报记者说道。
上市也能产生其他附加效果。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除继续获取资金的诉求,垂直领域的第一股总是会有标杆效应,会被冠以“某种模式的第一股”这样的称谓,带有一定的头部光环,潜在地对后续的运作有一定帮助。
“现在这个资本环境、估值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概股公司大幅回调市值等,因为也不太确定未来会怎么样,所以(上市)越早越好。”李成东补充说。
存在争议的前置仓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2015年首创生鲜领域的“前置仓”模式。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
叮咚买菜于2017年上线,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咚买菜已经在中国29个城市建立了超过950个前置仓。
两者都是前置仓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前置供应链,把“仓库”开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从而能够高效辐射周边1-3公里区域。因为足够贴近用户,能实现用户下单后1小时送达。
对于前置仓这种模式,业内依然存在争议。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认为,前置仓有诸多优点,其能够保障菜的新鲜和品质,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能够砍掉中间环节,变成源头直供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留品质;前置仓的坪效远高于便利店,运作上也更为简单。除此之外,前置仓可以不依赖选址,并提供更好的渗透率。
但是盒马总裁侯毅则在自家尝试过前置仓之后表示,前置仓虽然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盈利。不过他也表示,前置仓的流量是有价值的,他认为未来做前置仓最好的结果是卖给一些需要本地化流量的公司。
在前置仓的统一模式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也存在一些不同。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两个平台模式上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核心来看,生鲜买菜都是他们的主营业务。同时,双方背后的资本全部是一些顶级的大资本,基本面都不会很差。一个根本的区别在于每日优鲜已经过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其在发展初期时也是通过这种不断烧钱进行扩张,但是这两年其更注重盈利,而不是单纯的扩张,所以其亏损额度也在逐年收窄,而叮咚买菜,还处在快速扩张的阶段,相当于处在每日优鲜之前的一个阶段。
“所以叮咚买菜的成长和亏损是都是高速的,它的GMV每年增长好几倍,但是亏损额每年也都相应的在增长,它还没有到由亏损向盈利改进的一个阶段,而每日优鲜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这个才是核心的区别所在,而不是说模式上那些细小差异。”丁道师说。
崔丽丽指出,每日优鲜的优势在于产品供应链和客单价,叮咚买菜的优势在于全国市场覆盖率和拓城能力,而且叮咚在品类、产品方面也在逐步创新,也在向一些产品的供应链上游延伸以获取成本优势。
上市之后的故事怎么讲?
从2020年疫情开始,社区团购这一模式再次火爆。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巨头纷纷入场,社区零售市场因此面临着新一轮洗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则面临着更加严酷的竞争。
“虽然说得到了大资本的支持,但是在和大巨头竞争中怎么体现它们的竞争力?目前看来,他们两家的竞争力,要弱于最主要的几家电商巨头。”丁道师分析说。
今年3月,每日优鲜发布“(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零售云”新战略,三条业务线将更具针对性地覆盖社区零售广阔的市场,满足不同城市、不同消费层级的业态需求。每日优鲜通过多业态布局,发力“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
这是一个比单纯生鲜电商更好的故事。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每日优鲜已经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并已经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展开运营。
而叮咚买菜方面也在发力供应链,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6月1日,叮咚买菜正式推出“儿童食品专区”,并联合国内外8家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制定自己的儿童食品标准。此前,其还陆续上线了快手菜和叮咚王牌菜等半成品食材品类。
在继续寻求突破增长的同时,上市能够挽救两家企业的亏损吗?两家企业上市后又会面临怎样的经营状况?
崔丽丽表示,上市可以为企业后续经营提供更强有力的燃烧弹。“但盈利这件事特别是对于高损耗的生鲜而言,对后续运用会有较高的要求,只能说上市给了两家企业更长的盈利缓冲期。”
李成东则表示,虽然两家企业目前的亏损在收窄,但是亏损的幅度还是比较大,“上市和业务经营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从目前来讲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我觉得上市以后,估计还是可能会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亏损,确实比较难。”
不过丁道师指出,这种亏损其实问题并不大。他表示,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以亏损的姿态上市的,资本看重企业的不是现在能不能赚钱,而是看它的成长率,看将来有没有大的盈利空间,这样才会给高估值。
他表示,上市会倒逼公司的规划和经营,令其成为更加透明、更现代化的企业,能让企业走得更稳一些。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承担风险,“由于它涉及生鲜,一旦出现这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容易受比如美国的投资人集体诉讼,或者被浑水之类的机构来做空。”
崔丽丽继续说道,“以我的观察来看,每日优鲜进入赛道较早,已经有一点‘看尽铅华’的味道,在攻城略地方面野心有限,预计会加强客群维护,保持和增加忠诚度。叮咚买菜则会进一步拓城,在获得更大的客群基数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品类创新再提升客单价和购买频次,以及对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上溯至产品生产环节以降低成本来争取盈利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 编辑 赵泽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