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当天上午,奈雪的茶在深圳举行了上市庆祝仪式。从2015年底在深圳开设首家门店起,奈雪的茶在5年多的时间内飞速发展。

 

作为“全球茶饮第一股”登陆港股,奈雪的茶不仅打开了现制茶饮行业在二级市场的新局面,更为茶饮乃至中国茶文化迈向全球提供了思路。

 

 

完成港股上市

 

奈雪的茶本次共计发行约2.57亿股股份,发行价为19.8港元/股,达招股区间上限,IPO总计募集资金净额48.424亿港元。由于招股期间认购火爆,奈雪的茶较原计划提前一天关簿结束招股。根据申购结果,此次公开发售项下共收到64.2万份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超432倍。

 

作为“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拥有中国最广泛的高端现制茶饮门店网络,入驻国内外70多个城市,门店数量迅速增长至562家。

 

根据招股书,伴随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营收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0.87亿元、25.02亿元、30.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7.7%。奈雪的茶全年经调整净利润更是在2020年达到1664万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疫情冲击下依然实现扭亏为盈。而按照更能反映实际租金水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217万元。

 

 

在店铺层面,奈雪的茶实际上已经取得持续性经营利润,2018年、2019年的经营利润分别为1.72亿元、3.74亿元,经营利润率为18.9%、16.3%,2020年受疫情影响净利润降至3.51亿元,但2021年第一季度门店经营利润率已经恢复至16.8%。这一数字预计将在茶饮旺季第二、三季度进一步提升。

 

持续打造供应链壁垒

 

奈雪的茶此次IPO总计募集资金净额48.42亿港元,根据招股书,其中70%将在未来3年用于扩张门店网络,提高市场渗透率,另外30%在用于一般企业运营资金之外,将继续奈雪的茶近年的重点战略,用于在供应链端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强化,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作为鲜果茶的开创者,无论是奈雪的茶一直坚持使用的优质茶叶、鲜奶及鲜果的原材料、庞大的门店网络,还是平均每周一次的推新频率,都对供应链打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奈雪的茶在多地投建了专属茶园、花园及果园,反复打磨制茶工艺,同时与超过250家知名原材料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与前十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平均超过两年,已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壁垒,为不断获取优质食材、高效孵化出产品提供支撑。

 

在数字化方面的提早布局,则是奈雪的茶发展的另一重要引擎。2019年底,奈雪的茶开始搭建会员体系,通过会员积分、商城、券包、电子心意卡、拼单等多项功能让整个会员体系形成闭环,截至目前会员数超3500万。2020年奈雪的茶线上订单收入同比增长183%至20亿元,占整体收入的近七成,自营小程序(私域流量)订单迅猛增长。此外,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披露的自研集成信息平台Teacore,能够整合处理线上线下大量运营数据,提供业务决策支持,其分析计算、效率提升能力将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增强。

 

按计划,奈雪的茶未来两年将主要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开设近700家门店,其中约70%为奈雪的茶PRO店。消费场景更多元、成本更低、整体运营效率更高的奈雪的茶PRO店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店型。从拉动供应链的升级到空间体验的革新,奈雪的茶始终致力于推动新式茶饮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并不断拓宽新式茶饮这一赛道的发展空间。

 

 

新茶饮瞄准国际舞台

 

业界把2015年定为新茶饮元年,对同样诞生于2015年的奈雪的茶而言,5年多的飞速发展和新茶饮市场的腾飞紧密相连。借由港股上市的契机,“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也将进一步在国际市场延伸。

 

在过去十年当中,有不少中国大企业走出去,但大多承载的是科技的迈进,缺少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当下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走向世界的不应该只有企业和产品,更应该有建立在中国文化上的消费品和消费习惯。

 

时至今日,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占全球的60%,产量占全球的50%,高居世界第一。形成对比的是,全球茶叶品牌销量排行第一的是来自欧洲的立顿茶包。而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比起茶的产地,一个值得信赖的茶饮品牌更具说服力,中国茶所承载的文化需要依靠品牌的力量进一步推向世界。

 

2020年7月6日,奈雪的茶宣布,其首家日本门店营业,该店位于大阪Laox道顿堀一楼。这也是奈雪的茶在新加坡试水东南亚市场后,第二次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尝试。早在开业半年前,奈雪的茶就在日本当地招募团队,并设立专属的分部办公室。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上市庆祝仪式上表示,“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和文化之一,在中国崛起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非常有机会能够输出一个全球品牌的。”奈雪的茶上市,或许能为中国茶文化输出世界提供一个契机。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