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买的帽子,昨晚发现降价了。”


10月31日至11月1日,大批消费者涌入电商品牌或付尾款,或寻找新的优惠下单。微博热搜上也有多个关于双十一消费的话题。这些话题中包含”刚买就降价”“先涨后跌”“到货神速”等。


每年双十一都是网购高峰,大众在积极消费的同时,也有一些“坑”年年出现,先涨价、再降价,折扣商品比打折前还贵;所谓满减,当次购物不能使用,还得等到下次优惠;签到、做任务、拉新,各种优惠规则让人“心累”,最终仅减几元。


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依法享有对于商品或服务进行评价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给予差评即是行使这些权利的体现,商家如果要求消费者删除差评,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绝。


刚买就降价or先涨价再打折,律师:虚标原价行为是近期监管重点


”上上周末买的,发货等了好几天,最近刚收到就发现降价了。“北京的陈萌(化名)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她的购买截图,10月底陈萌购买的毛线帽的价格还是每个69元,陈萌昨晚发现价格突然降至每个58.32元,且原价写的是每个99元。


陈萌表示,她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联系商家退差价,商家很快就退款了,“这个页面也没有显示保价,但去跟商家沟通还是退款了”。另一位消费者王铭铭(化名)也表示,自己10月22日买的床上用品,隔了两天发现降价了,不过联系商家时,商家也主动表示可以退差价。


除了降价情况,一些消费者也发现了部分电商存在“明降暗升”的行为,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准备等着凑单先放购物车的商品,早起一看比平时还贵了100元,我立马删除了”。


另一位北京的消费者李冰(化名)表示,10月底她在电商平台上买的儿童牙刷的价格为每支12.9元但近日她发现牙刷价格已经变成了每支20元,但却多了领券满199元打5折的活动,李冰认为,这可能也是电商平台换了一种方式 鼓励多买、多囤货。


“虚标原价行为是最近几年的双11促销活动前后,价格主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虚标原价的行为直接违反了《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属于价格违法行为,依法应当承担行政处罚责任。同时,这种行为对消费者也涉及构成欺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商家鼓励消费者多买、多囤的方式众多,满减、凑单等都包含在内。许多消费者还表示,有的店家所谓满99返30,当次购物不能使用,而是下次优惠30。还有的在页面小字表明每天前50名,不注意的话,并不会发现小字提示。


同时,还有消费者表示,签到、做任务、拉新,各种优惠规则让人“心累”,最终仅减几元。赵占领表示,返现所设置的条件如果在事先明确告知消费者也没有问题,并不违法,如果没有告知消费者,然后不支持使用则构成违约,如果没有以显著、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所做的限制,则这种属于格式条款,单方排除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属于无效条款,这种限制不能约束消费者。


到货速度“不给人退款机会”,无理由能否真正无理由?


“退什么款,也得电商给机会啊,昨晚下单付款,第二天上午就到货了。这是在门口等我吗?”11月1日,许多昨晚刚付完尾款的消费者,在今天一大早就收到了快递,多位消费者调侃称,“这是不给人思考退款的时间”。


还有消费者在微博上表示,网购商品仅几十分钟就显示到了末端派送阶段,购买截图显示,其今日13时43分付的尾款,商品于今日14时01分开始派送。


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商购物从下单到收货三天已成标配,此次双十一更是达到“秒配”。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方采访得知,基于大数据,电商已能精准获得某一地区对于某一物品的供应需求,利用供应链能力将物品提前下沉至潜在的消费者周边,实现“未买已发货”。


同时,全国多地的配送站、驿站也成为商品下沉的“前置仓”,当消费者付尾款后,货品就能从离家不远的前置仓“极速达”。


京东物流双十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商平台通过系统算法、供应链计划与多层级的库存前置,在消费者支付订金后开始  生产、打包。全国有数百万量级SKU的商品被前置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各级仓库,消费者购买商品才会即时可得。


谈到发货、退换货,这也是大众双十一特别关注的话题,赵占领表示,消费者下单后,与商家之间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商家需要遵守合同约定,按照约定向消费者交付所购商品,如果没有发货,则构成合同违约。“如果明明没有发货,却在订单状态中擅自注明已经发货,则商家对此负有举证责任,如不能举证证明实际已经发货,仍然构成合同违约”。


退换货方面,部分商家会在商品详情自行标注“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但律师表示,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三类商品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可以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包括,拆封后易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拆封后易导致商品品质发生改变的商品;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


不符合这些情形的,都必须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如果商家不支持适用,则属于违法行为,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