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山东东营的土地上,喷涌出华北平原第一股工业油流。东营胜利村打出当时全国第一口日产原油超过千吨的油井,胜利油田由此得名。作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和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成为山东人均GDP最高的“石油化工之城”。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营,先后看了一个农业示范区、一个社区和一个油田。
如今,60年时光飞逝,“变迁”不仅成为东营的关键词,更代表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级和转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各方数据,为你分析东营这座城市历史变迁背后的中国“密码”。
1.端稳能源这碗饭
东营的“双碳”转型之路
“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时这样强调。
作为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和所在地,东营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经济发展特征十分突出。
2021年,胜利油田刚满“60岁”。自1961年4月16日被发现到如今,经过快速增储建产,胜利油田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先后发现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12.5亿吨。
2021年1-9月,胜利油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胜利油田累计开采原油1659.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东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2015年相比,东营全面完成山东省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
同时,2020年东营动能转换提质加速,新产业培育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新动能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驱动。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在过去五年中,东营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111家,发展至2020年的332家。
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能源节约型城市建设,东营大力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压减,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2020年,东营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可以发现,2020年医药制造业是东营增长最快的行业,增长率达42%。
同时,东营快速推进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产业营业收入居全省前列,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化工园区第七位。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产业入选省“雁阵型”产业集群,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东营升级转型的新亮点。
此外,东营新兴动能加快崛起,新动能投资大幅增长,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1.2%,居山东省第1位。
2.紧邻黄河入海口
东营要打好“黄河牌”
除石油外,东营的另一张名片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农高区。
黄河三角洲农高区,总面积35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这个农高区的基本任务,就是盐碱地综合利用。山东坚持以保护为重,先后颁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条例。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2020年,黄河三角洲共计生态补水1.74亿立方米,比近10年均值增加两倍多。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在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近年来,在自然恢复方面,东营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
紧邻黄河入海口,东营农业优势明显,2021年上半年农业生产稳中加快。
东营市位于黄河尾闾,曾饱受黄河泛滥之苦。随着南展区被取消蓄滞洪区功能,东营市启动房台村居民迁建工作,让住在狭窄简陋房台上的村民搬迁到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居住,目前已建成三个社区,共安置2.39万人。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三个安置社区之一的杨庙社区,目前这里居住着来自11个房台村的1500多户4700多位村民。
数据显示,经过五年的持续攻坚,东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2021年3月东营市扶贫开发办发布数据显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3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修缮改造贫困户住房,累计投入资金2429.4万元,贫困人口安全住房达到100%。通过五年精准帮扶,东营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30.8%。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在过去五年中,东营居民收入增长超1万元。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农村居民也超过2万元。
3.东营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人均GDP位列山东第一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全省人口超1亿人,在莱芜并入济南市以后,东营成为山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东营常住人口219.35万人,仅占山东全省人口的2.16%。
尽管人口相对较少,但作为胜利油田所在地,凭借能源资源和工业优势,东营在过去40多年间,GDP从1978年的19.17亿元,达到2020年的29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5年增长27.8%,是2010年的2.1倍。
值得一提的是, 2020年东营人均GDP达到13.6万元,位居全国前列。2019年东营人均GDP位居山东省各地级市第一,达13.4万元,超过山东省人均GDP 7.06万元接近一倍。
4.工业占GDP近六成的东营
第三产业增加值正逐步扩大
同时,在东营的产业结构方面,以2019年为例,东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达57.4%,同样位居山东第一。这也意味着东营是山东的工业之城。
在过去的五年中,东营经济增长迈入新区间,2016年-2020年东营GDP年均增长5.0%。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占GDP近六成的东营,近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正逐步扩大。三大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5.6 : 62.3 : 32.1调整为2020年的5.3 : 56.3 : 38.4,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占GDP比重提高了6.3%。
发达的工业让东营聚集大量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在大学教育程度方面,东营每10万人中就有2.19万人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仅次于济南(2.59万人)和青岛(2.25万人),人才质量位于山东省第三。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企业的带动。东营8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均居山东首位。
在2020年山东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东营和潍坊分别以16家企业入选并列第一。此外,在《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地图》的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山东有14个县(市)入选,东营市广饶县位于全国第3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