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工艺的产业化过程中,与单打独斗的个体店铺相比,集群模式显得更为成功。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天猫平台上,14个非遗产业带年成交过亿,包括德化瓷、景德镇陶瓷、苏州核雕、龙泉宝剑、曲阳石雕、兰考民乐等产业带。据了解,这些产业带除了非遗产品本身,还生产相关衍生品,从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比如,德化瓷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非遗产业带,占据全国八成的茶具销售市场,拥有3个淘宝镇、13个淘宝村。刘志明表示,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产业化保护将非遗引向市场参与竞争,从而激发其生存活力,并借助市场拓展生存空间,而电商平台恰恰可以成为非遗产业化的重要助推器。”

 

 

目前,两类非遗比较容易形成产业带,一类和民生有密切关系,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吸引很多手艺人和企业参与,如陶瓷等,因而能够形成很大的产值;另一类虽然应用领域不算很广,但有较高价值,比如石雕、核雕等,通过集成也能成为较大的产业带。另外,有专家认为,有些非遗元素还可以与时尚或者日常消费品类相结合,比如花西子×苗族印象系列,就是苗绣与美妆的结合,虽然属于美妆行业,但是对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非遗资源多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但能形成非遗产业带的多在东部发达地区。锦雀表示,非遗产业化与区域经济的基本盘相关,东南沿海区域的工业化程度高过西部地区,而非遗形成产业集群恰恰需要较好的工业化底子,特别是制造业和手工业。刘志明认为,在既有的非遗产品里,很难自发形成产业带,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电商平台一起合作,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共同努力,整合成新的产业带。

 

新京报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李铮 校对 刘军

图片 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