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伴随央行受理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我国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已在路上。近期,在由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招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等共同著作的新书《平台金融新时代》中,也谈到数据共享和征信体系建设。11月29日,丁安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个人征信体系最终应该形成多层次、网状化的征信市场格局。
图/丁安华
“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目前还是以央行征信为主,市场化持牌机构为辅的框架。市场化持牌机构目前只有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两家,征信产品单一、市场份额较小。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广阔。”丁安华称,个人征信体系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最终应该形成多层次、网状化的征信市场格局。
他进一步称,顶层应是央行征信系统;第二层是全牌照的市场化征信公司,数量可以扩大到3-5家;第三层是专业化的持牌机构(有限牌照),例如在信用卡、消费信贷、反欺诈等领域的专项数据服务公司;第四层是众多的数据服务公司或风险管理服务商,作为金融机构的外包服务提供者或作为全牌照征信机构的合作者,对此类数据公司实行穿透式牌照管理。当前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先推进第二层建设。
从我国实践来看,曾有8家机构试点过个人征信,但因存在“数据孤岛”等问题未能单独获得牌照。对此,丁安华认为,需要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推动信用信息共享。
“我国亟须建立一套金融数据的使用、流动和保护机制。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化运作的征信公司模式,形成相对集中的点状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采用累进式数据共享授权,即市场份额越大,共享数据比例越大的方案,直接要求平台公司共享匿名数据,同时由监管机构建立在线的数据持有者目录,平台公司公布其数据类型并保障目录更新频率和准确性。”丁安华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