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危机与机遇并存。在这一年,很多房地产大事发生,充满了五味杂陈、人生百态。
时值年末,新京报房产新闻盘点出“十大事件”,包括“深房理”被调查、恒大债务危机、美元债违约频现、万科分拆物业赴港上市、首创置业退市、华夏幸福2000亿偿债计划出炉等等,希望通过这些大事件窥探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全貌。
2021年,房地产行业跌宕起伏,发生很多大事,包括“深房理”被调查、房企频频爆雷、房企退市等。图片来源/IC photo
1、恒大陷入债务危机
今年,恒大潜伏已久的危机浮出水面。作为500强企业和曾经规模最大的房企,恒大走到如今这一步令人唏嘘。
今年6月,三棵树商票的逾期事件成为恒大股债双杀的导火索,紧接着恒大美元债危机来袭;7月,广发银行请求冻结恒大相关财产;8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9月,由于恒大理财产品无法兑付到期利息从而引发理财产品爆雷,恒大危机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恒大方面也展开自救。9月,恒大高管签下“保交楼”军令状,复工复产保交楼成为恒大头等大事;另一方面,恒大也在积极出售资产来化解危机,但是进展不佳。由于债务亏空巨大,恒大于12月3日发布公告称,首笔美元债违约。
最新的消息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已经派驻工作组来推进恒大风险处置工作。对于恒大危机,央行、银保监会表态,恒大集团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目前,恒大危机还在发酵当中,恒大未来的走向也值得继续关注。
2、房企频现美元债违约
今年以来,房企美元债违约事件持续发酵,信用危机不断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华夏幸福、花样年、阳光100中国、新力控股、蓝光发展、当代置业、佳兆业、恒大等多家房企出现美元债违约;同时,中资美元债持续下跌,绿地控股、雅居乐、禹洲集团等多家房企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
面对持续蔓延的美元债危机,多家企业展开自救,纷纷回购票据。目前,中梁控股、龙光集团、融信中国、弘阳地产、阳光城等多家房企多次回购美元债来提振市场信心。
10月,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国家外汇局资本司联合召集了包括万科、世茂、建业等8家房企开展中资房企外债专题座谈会,相关部门也表态会支持房企合理合规的外债置换和偿付需求,并且继续要求房企不断优化债务结构。
3、“深房理”被调查
深房理事件震惊了整个房产圈。“深房理”是微博的ID名,这位博主从小职员起步,有一定积累后开始创业,依靠炒房完成了个人财富积累,并且通过“摇篮会员”制,打造了一个炒房产业链。在个人简介页面,自称为深圳资深房产投资人。2019年他开始发展会员,培养所谓职业房产投资人。
今年4月初,名为“深房理装修队003”的微博用户爆出“深房理”摇篮会员合伙炒房材料102份,震惊市场。4月8日,深圳住建局等七部门对“深房理”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开展联合调查。
8月,深圳市发布对“深房理”联合调查的进展,经初步查实,“深房理”涉嫌房产众筹和代持、违规套取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共涉及住房按揭贷款、经营贷和消费贷等不同类别,问题贷款金额合计10.64亿元,其中涉及经营贷3.8亿元。目前,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已被依法依规问责和处罚。
4、首创置业退市
经历了18年在资本市场的“止步不前”,今年9月,首创置业终于实现私有化退市。
首创置业于2003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但是,18年来股价与市值表现平平。首创置业方面表示,“之所以选择私有化,因为上市平台已基本失去股权融资的优势。”今年9月30日9时,首创置业在H股的上市地位正式撤销。
作为北京市全资国有企业首创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重要平台,首创置业私有化退市后走向何方引发业界关注。目前,完成H股退市后,首创置业成为首创集团全资持有的非上市公司,其业务吸收合并至新公司“北京首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发展聚焦三个方向,包括城市综合开发、城市综合运营、城市更新升级业务。
5、华夏幸福2000亿偿债计划出炉
作为今年最早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经过几个月筹谋,华夏幸福超2000亿元金融债务的清偿方案在9月份出炉。该方案中对2192亿元金融债务给出了清偿方案,包括出售资产回笼资金约750亿元;出售资产带走金融债务约500亿元;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或清偿约352亿元;回笼现金兑付约570亿元金融债务;以持有型物业等约220亿元资产设立的信托受益权份额抵偿;剩余约550亿元金融债务由华夏幸福承接,展期、降息,通过后续经营发展逐步清偿。
回溯年初至今,华夏幸福屡现债务违约、到期未支付的情况,最终危机爆发。目前,华夏幸福各项经营工作已逐步恢复,其旗下项目已经基本按计划实现全面复工。
6、融创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在“三道红线”的压力下,降负债、保现金成为今年房企的主旋律。最典型的就是融创中国,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持续上演“买买买”,收购广西房企彰泰集团,在土地市场大手笔拿地。但是进入下半年,融创中国在“买买买”上变得“低调”起来,在资产处置上则较为高频,采用多种方式为公司 “输血”。
住宅、酒店、商业等都成为融创中国摆在货架上的“货品”。融创中国将杭州两项目股权转让给合作方滨江,出售上海虹桥商务区写字楼、杭州核心地段酒店及写字楼等三个项目,以及出售贝壳股份、配售股票融资等。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曾公开表示:“融创需要优化资产结构,卖掉酒店、商业甚至一些乐园资产。”
7、万科分拆物业赴港上市
万科分拆物业上市的传闻终于落地。今年11月5日,万科发布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万物云在港交所上市。对于上市的决策,万科方面表示,目前,万物云在住宅服务、商写服务、城市服务三方面均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认为上市时机成熟。
从否认上市到上市,万科的态度有了逆转。目前,万物云上市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时间,但已经是箭在弦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选择现在分拆上市是因为万物云已经展现出作为城市服务商的形象。
作为市场上公认的巨头,万物云的上市极具有市场看点。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目前尚不确定万物云上市主体所涵盖的内容,但是,预计万物云上市后估值会位于行业头部梯队,市值也有望突破现有天花板。
8、物业并购大潮来袭
今年正式拉开了物业并购的大幕,出现了“大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等现象,大型收并购频次增加。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物业管理行业内发生的并购交易金额约315亿元,相比2020年全年交易总额大幅增长约198%。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物业企业收并购热潮或将持续,带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物业并购多是以头部物业企业为主,仅碧桂园服务、雅生活服务、龙湖智慧服务三家企业的收并购宗数占总数的约三分之一。以碧桂园服务为例,其收购蓝光嘉宝服务、富良环球以及邻里乐控股这三宗的收购金额即已超过180亿元。
9、土地流拍高发
今年,我国土地市场以三次集中供地的方式出让土地。与第一批集中供地的火热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包括北京、杭州在内的多个热点城市出现土地的流拍的现象。从全国来看,仅第二批集中供地就有超百幅土地流拍。
对于第二批集中供地出现大面积土地流拍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资金面趋紧,房企拿地明显谨慎;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提高了地块出让门槛,包括准入机制、拿地资金等,这也是土地流拍高发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末的到来,多个热点城市第三批集中供地规则有所放松。但是,从上海、重庆等目前已经完成土地出让的城市来看,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土地市场仍然在降温中,土地流拍现象有所减少。
10、新房、二手房销售遇冷
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由热转冷。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全国多地新房、二手房销售遇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新房价格指数出现2015年5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跌。
进入11月,新房、二手房房价仍然呈现下跌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房价数据显示,今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延续下降态势,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其中,从环比来看,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下降;从同比来看,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也持续回落。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