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拟定提交的两份提案——《关于将企业非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提案》、《关于制定<仓单法>的提案》,均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周延礼建议,央行企业征信系统可进一步扩大收录企业信息目录,将非融资类信息、非融资类政务数据、非融资类信用保险数据、非融资信用场景企业信用评价数据、非融资类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等信用信息纳入,以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精准性。
他同时提出,为生产与流通企业开展存货与仓单担保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建议制定《仓单法》。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
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精准性
周延礼在《关于将企业非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提案》中称,调研发现,许多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仍未被纳入征信体系,特别是与银行信贷往来不多或是没有银行信贷关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游离在央行企业征信系统之外。
“进一步完善、丰富企业信用体系,通过吸纳更多维度的企业信用信息,一方面能够将更广泛的中小市场主体纳入征信,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通过纳入非金融企业信用数据,建立立体式、多维度的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增加央行企业征信报告的适用场景,引导、规范企业征信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周延礼表示。
因此,他建议,央行企业征信系统可进一步扩大收录企业信息目录,将非融资类信息、非融资类政务数据、非融资类信用保险数据、非融资信用场景企业信用评价数据、非融资类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等信用信息纳入,以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精准性。
具体建议包括扩大企业征信非融资类信息来源。可在商业银行数据共享基础上,率先引入标准化企业政务数据,探索对接市场化数据作为金融数据、政务数据,可将信用保险机构的非融资类企业保险数据纳入征信目录等;第二,完善企业征信数据字段、行业与非融信用场景企业信用评价数据指标。在非金融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可根据数据来源,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企业信用评价维度,围绕零售商户诚信经营场景、农村企业生产经营场景、工业企业碳排放场景、建工企业工程履约场景、文旅业政府保证金场景、商贸企业物流场景等信用评价指标,增加央行企业信用报告的针对性、准确性,提高市场适用度,扩大市场需求。
此外,周延礼还建议,建立非融资类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相较个人征信,企业征信缺少标准化的数据指标与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企业征信市场存在信息采集难、行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在央行企业征信扩大数据来源试点基础上,通过参与市场,对企业信用标准进行验证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企业信用评价的明确标准,推动企业征信市场与金融保险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制定《仓单法》为企业开展存货与仓单担保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关于制定<仓单法>的提案》则提出,支持企业开展存货与仓单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措施,但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制约了存货及仓单融资的发展。
据估算,我国存货资产总额大约75万亿元,目前用于担保融资的发生额仅为5万亿元。
虽然《民法典》如“存货人交付仓储物的,保管人应当出具仓单、入库单等凭证;仓单是提取仓储物的凭证,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可以转让提取仓储物的权利”等规定为存货与仓单的担保融资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周延礼认为,现行法律仍存在一些空白点,如法律规定了“仓单”与“入库单”两种存货凭证,且明确只有“仓单”才可以转让、出质,但没有分别明确“仓单”与“入库单”的适用范围与出具条件。
周延礼在提案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仓单的界定问题一直是混乱的。“原材料、半成品与产品”等存货类动产作为担保品,在实践中是需要有第三方(仓储企业)监管的,但现行法律没有规定三方监管模式下的各方权利和义务。仓单与存货的对应关系、仓单所载存货的状态和价值变化等重要问题,现行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这些法律缺失以及其他问题,造成存货与仓单融资的风险较大,制约了我国存货与仓单融资的普遍发展。
因此,周延礼建议,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亟需制定《仓单法》。他表示,《仓单法》包括:总则、行政许可管理、仓单的签发、仓单的转让和担保融资、仓单的登记、存货与仓单管理、债务的执行和优先权、法律责任、附则等九部分内容。
并提出在“总则”中,明确适用范围;明确存货与仓单的定义、性质与作用;规定担保存货与仓单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国家对担保存货与仓单管理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在“行政许可管理”中,规定担保存货管理、仓单出具人、仓单运营平台三类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规定行政审批的方式与企业申报的材料,明确对三类企业的日常监管机制,明确行业组织的自律管理责任等,在“仓单的签发”中,明确仓单的法律地位;仓单的签发(何种情况下必须);仓单的形式(纸质、电子)、格式与要素要求;仓单的丢失;纸质仓单的修改;电子仓单的动态更新;电子仓单记录的完整性;仓单生成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具体建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潘亦纯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