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带来五份提案,涉及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发掘农业微生物应用潜力、药物创新能力提升、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等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沈南鹏是唯一一位来自创业投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他创立的红杉中国投资了大量科技和医疗企业,因此,通过科技创新与科研突破来解决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沈南鹏委员提案的一大特点。


在关于“双碳”的提案中,沈南鹏建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必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在关于药物创新的提案中,他建议从提高创新药基础研发配套环境、提升药物研发流程效率、加强政策精准扶持引导出海等方面,帮助中国药企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在关于脑科学的提案中,他建议从检测技术开发普及、数据库建设、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抓住当前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在关于提升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提案中,他建议深化工业数据开发利用,从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持续强化工业大数据的集成应用和生态培育。


依靠基础研究突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沈南鹏认为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从能源领域来看,必须依靠基础研究突破来应对能源结构重大调整带来的挑战;从工业领域来看,必须依靠深度技术变革来引领“绿色工业革命”;从消费领域来看,必须依赖新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双满意的选择。


基于此,他认为必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面向碳中和需求找准科学问题切入,增设专项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完善碳中和技术投入各级保障,夯实低碳技术创新资金基础;畅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通道,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研发加速。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提升药物创新能力


在沈南鹏看来,我国新药研发与国外差距进一步缩小,但靶点扎堆、适应症集中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药物研发追逐热点,研发策略如何围绕疾病导向仍需“补课”;药物发现的创新路径不足,成果转化中如何用好存量成果知识和新技术仍待加强;做强创新药需具备国际市场立足能力,但当前药企出海仍要突破多重困难。


为更好实现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沈南鹏提出,加大资助药物创新基础研究,优化药物研发配套环境;收紧跟随者时间窗,加强指导促进药物研发;助力药企磨合全球规则,政策精准支持引导出海。


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在众多老年健康问题中,脑相关健康问题是造成老年人疾病和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沈南鹏认为我国脑科学在应用实践层面仍存在部分问题,比如脑健康疾病易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早筛体系;识别脑健康风险的数据积累较少,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脑科学的研发资源共享有待提高,本土研究优势仍待发挥。


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意义。基于此,沈南鹏建议支持低成本检测技术开发,提高老年人早筛覆盖率;增加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项目,完善脑数据库建设,促进研究临床转化;资助脑认知脑疾病前沿技术,提升脑科学的基础资源共享。


促进工业数据开发利用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大数据引领和催化方面发展迅速,在集成应用和生态培育等多领域成效初现。但相对于为制造业切实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高阶目标,当前工业数据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挑战:从基础层来看,工业数据的采集和如何形成闭环支持生产流程,仍是限制数据价值释放的重要短板;从平台层来看,工业制造的领域知识和智能建模等数据处理能力的提供者存在脱节,专家经验无法有效固化到软件平台;从应用层来看,多集中在“可见”场景,对“不可见”的复杂、不确定性工业场景应对不足。


沈南鹏认为,当前工业大数据价值创造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制造业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潜力巨大。为更好解决工业企业实际问题,他建议:加快推动工业传感器和通信协议兼容适配,以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强化数据支撑能力;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依托,探索数字科技与工业制造知识融合推动数智化的新路径;基于真实企业需求场景,降低开发成本和培育壮大数字科技服务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