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居家办公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的“新常态”。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已有三成公司由线下办公转变成线上办公模式。北京、上海等地实行居家办公措施之后,在小红书上搜索“居家办公”词条,相关笔记数量超76万条。


这届年轻人为使在家工作高效又开心费尽心思,购买升降台桌、显示支架、打印机……装备齐全。同时,新型办公模式也促进了视频会议和电子签名等产业的发展。新京报贝壳财经透过数据“居家新生活”消费趋势——“云办公”背后,哪些行业将快速发展?



1. 2020年以来近3成的公司转变办公方式


“不出门就能上班”是多少职场人的诉求,疫情环境下显得尤为高涨。北大国发院、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课题组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在找工作的过程中,83%的人更加倾向可以居家办公的工作。


2020年是居家办公爆发之年,新冠疫情影响下,近3成公司从线下办公转变成居家办公,而在此之前,仅有8%的公司允许员工居家办公。目前,采取居家办公模式的公司达39%,仍有43%的公司保持线下办公模式。



2. 居家办公后最喜欢“时间弹性”


开启工作、学习两不误模式


不少网友表示“居家办公的乐趣之一是工作和兴趣两不误”。完成工作之后,给自己做一顿美食或是跟着刘畊宏跳一段健身操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许多居家办公人士开启工作、学习两不误模式。4月24日至5月15日,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开课吧的运动类课程到课率环比增长10.2%,IT学习、考研、考公、考证等课程到课率平均增长9.6%。


居家办公最大的好处是工作时间变得更加弹性灵活。数据显示,60%的受访者认为相较于线下办公,居家办公可以让他们自行分配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此外,起床就能上班也是居家办公的一大好处,59%的受访者认为,居家办公可以节约上班的通勤成本:一方面,居家办公模式减少交通费用的开支;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同时,居家办公也更方便照顾家庭,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居家办公=“工作”+“带娃”。


当然,居家办公同样面对很多现实问题,虽然“工作灵活”却更容易心累。数据显示,工资成为居家办公人士最大的焦虑,47%的受访者担心实行居家办公后工资会降低;40%的受访者觉得居家办公会让工作和生活失去界限,进入24小时无休或长期“摸鱼”状态。此外,效率成为人们的第三大顾虑,39%的受访者认为无法跟同事面对面沟通存在影响团队合作效率的隐患。


与此同时,职场人也在想尽办法创造更好的居家办公氛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小红书推荐的“十大居家办公好物”中,升降桌、键盘鼠标和办公椅成为居家办公人士打造舒适办公氛围的“三件套”。


此外,回到家中办公的职场人对健康座椅产生大量需求,促进了办公椅市场规模的发展。据永艺股份2021年报数据,2021年国内办公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1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



3. 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148.2亿元


职场人成为主要C端用户


尽管采取居家办公模式,但开的会却一个不少,反而变多了。不少网友表示,想象中居家办公应该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化妆,悠闲地开启一天的工作。但实际上,一天要开四五个视频会议,每次都要半小时以上。


近两年来,学生党上网课、职场人开会已成为居家生活常态。因此,在各类办公软件中,视频会议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能。无论是在企业用户端还是个人用户端,文件传输和会议录制功能使用频率都很高。数据显示,56.7%的企业用户将会议录制功能设为常用功能,48.6%的个人用户亦会如此。


在个人用户群体中,视频会议使用人群里,普通职员占比最多,为27.8%;紧随其后的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有上网课的学生群体,也占到7.1%。


事实上,早期我国视频会议市场更多应用在政务领域。2019年,中央发文《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提出多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也提出,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刺激下,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不足100亿元;2020年,增速突破20%,市场规模增加21亿元;到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148.2亿元,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4. 电子签名应用突破500亿次


部分企业获得上亿投资


居家办公浪潮之下,电子签名行业迎来刚需时刻。我国电子签名产业起步较早。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施行,规范电子签名的使用场景和法律责任。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发改委等部门均提出推广使用电子签名等数字化技术。


相比于传统合同签署,节约成本成为电子签名的突出优势。在居家办公环境下,签约合同成为一个难题,电子签名不仅解决了合同邮寄成本问题,还提高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目前,电子签名产业已覆盖多个行业,年签署合同数量突破500亿次。2017年至2020年,我国电子签约合同数量成倍增长。2017年,全年签署数量仅为28.4亿次,到2020年,这个数字达506.4亿次,主要应用在银行、电子商务、保险等领域。


近六年来,电子签名市场飞速发展,规模突破百亿元。据艾媒咨询估计,2022年我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将达217.1亿元,同比增长42.1%。


近年来,资本目光也逐渐转移到电子签赛道上。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整理了部分电子签品牌融资情况,发现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均发生5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超1.89万亿元。


近年来,电子签企业融资金额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e签宝进行E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2亿元;法大大则获得D轮融资9亿元。



此外,不少大厂也通过投资或开发电子签业务参与进来。蚂蚁金服投资了e钱包;腾讯在微信开放“腾讯电子签”小程序;福昕软件收购了美国电子签名企业Account Sight,将其与公司原电子签名产品整合,推出全新的Foxit eSign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