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类上市公司中,青海春天是经营堪忧的一家公司。虽然最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股价是“沾”酒即涨,但青海春天却难言乐观。
青海春天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元、1.24亿元和1.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78万元、-3.20亿元和-2.49亿元,近两年亏损5.6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19.75万元、-3.29亿元和-2.29亿元,近两年亏损5.58亿元。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营仍然严峻,公司营收增加,但净利润未见有大改善。青海春天7月15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亿元至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95.36万元至6295.36万元,同比增长112.56%至133.81%;实现归母净利润-4200万元至-512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324万元至-5275.28万元。而2021年上半年,青海春天营业收入为4704.64万元,净利润为-4971.26万元,扣非净利润为-5198.24万元。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7月14日晚,青海春天放出大招。公司发布公告称,聘请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Ferid Murad)教授(以下简称“穆拉德教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教授(以下简称“瓦谢尔教授”)为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期限为三年。
在此期间,两位诺奖得主将服务于公司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推荐和引进符合公司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以及出席公司相关的公务活动。其中,穆拉德教授将指导公司研发团队对一氧化氮提升等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与价值展开深入研究;瓦谢尔教授将指导公司研发团队将诺贝尔奖的成果应用于酒的研究,在工艺与酒体风味、风味与人体感知等领域,展开系统解析研究。
一下子就聘请两位诺奖得主出任公司联席首席科学家,堪称大手笔,相信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青海春天今年一季度的销售费用为4828万元,远超去年同期,而去年全年其销售费用为5568万元。当然,只要能够做到产出大于支出,这个投入还是值得的。本人也相信,这笔投入未必会亏,但能不能让青海春天迎来“春天”,却难言乐观。有舆论直接指出,青海春天请来两位诺奖得主前来站台涉嫌炒作,而市场更是没有给两位诺奖得主面子,7月15日,该公司股价直接跌停,市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可见一斑。
为什么市场对青海春天请来两位诺奖得主站台的前景并不感冒呢?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它实际上是A股市场及投资者成熟的一种表现。
青海春天请来两位诺奖得主站台其实是董事长张雪峰个人“梦境”的一种延续,青海春天酒水类产品主打“听花酒”,就是公司董事长张雪峰在接受采访时所宣称的在梦里得到了“太上老君”指点的结果,所以“听花酒”被张雪峰赋予了“梦幻”般的神秘色彩。而这一次,青海春天又请来了两位外国的诺奖得主来为“听花酒”护航。
两位诺奖得主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价值还不得而知,即使有诺奖得主站台,酒的功能性也需要专业部门出具证据,公司想通过营销大力出奇迹或并不现实。
不仅如此,请来两位诺奖得主并不能解决公司发展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酒的销路问题。中国的白酒市场,面向全国市场的,基本上只能是全国名酒,不是全国名酒很难占领全国市场。而地方市场,基本上是由地方品牌所占领,外来品牌占领地方市场的难度较大,正所谓当地人喝当地酒。所以,青海春天首先要占领的是本地市场,在本地市场做到热销的同时,才能面向全国市场。
而听花酒的定位是高端品牌。如标准装听花酒售价为5860元/瓶(750毫升),精品装听花酒售价58600元/瓶(750毫升),价格高得吓人,这还真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这也决定了听花酒的销售量有限,即便是有两位诺奖得主站台,老百姓该喝不起还是喝不起。更何况老百姓对两位诺奖得主本来就不熟悉,不会因为有了两位诺奖得主站台就去买。这就决定了聘请两位诺奖得主站台,或难给青海春天带来太大的起色。
作者/皮海洲
编辑/岳彩周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