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体现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再是跟随者,已经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CCUS中心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二十大报告中发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声音,十年间,我国开展哪些“气候外交”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企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梁希认为中国过去十年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这项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我国开展哪些工作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梁希: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气候变化应该是我们现在外交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纽带。现在我们在持续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些对话和谈判,包括探讨在资金方面,怎样去促进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持,来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在气候投融资工作上,中国也和法国、德国、英国等开展合作和对话;在技术上,科技部牵头设立了“南南合作”相关的低碳技术转移中心,在对外支持和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上,中国也有非常完善的合作计划,协助欠发达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在产业端,我们也有非常多的合作,我国新能源相关的制造产业、电动车等在世界市场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京报贝壳财经:十年间,哪些气候外交活动让你印象深刻?


梁希: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在杭州进行会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巴黎协定》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项工作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都是最重要的一项承诺。 


按照总量计算,我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提出这一项承诺,基本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举步维艰的。所以当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对全球开展新的气候变化工作是非常振奋的一项承诺,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日本、韩国等纷纷跟进,也相继宣布了各自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缔约方会议的气候谈判很艰难,《巴黎协定》只是一个制度框架,气候大会都在围绕具体实施规则进行谈判。


中国在推动实施细则达成全球共识的过程中,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协调,使《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多方共识,这也体现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不再是跟随者,已经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曲筱艺 宋钰婷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