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开盘,“果链”明星企业歌尔股份便“一字跌停”,跌停价锁定在20.72元/股,跌幅9.99%。
股价 “雪崩”源自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的一份公告。公告指出,公司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本次业务变动预计影响2022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33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2%。
4.2%的营收占比为何会引起市场和股价如此大的反应?种种线索和多个信源均指向一个解释:所谓的“境外某大客户”正是苹果公司,而被暂停生产的“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则是苹果旗下的真无线耳机AirPods。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了苹果中国方面,但是对方表示不对此类事件置评。而歌尔股份证券部电话则始终处于占线状态。
对经营业绩影响还在评估中,砍单背后的不良率造假传闻未获证实
33亿元的营业收入受到影响,并非是苹果相关业务在其营收中只有这个数额,而是该客户尚未支付给歌尔股份的应收账款。根据歌尔股份的2022年半年报,其在应收账款中,只有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超过30亿元,那就是其最大的客户,苹果公司。
而歌尔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苹果公司(财报中的“客户一”)占公司年度销售额的比例,是42.49%。从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合作阵营,到2018年开始承接AirPods代工业务,歌尔股份业绩的腾飞与TWS耳机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苹果AirPods产品的热卖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11月8日的公告中,歌尔股份表示,该事项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仍在评估中。11月9日,在接受媒体问询时,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确认,2022年前三季度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营收为198.9亿元,占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741.5亿元的约26.8%。
对于砍单原因,目前市场传闻称歌尔股份AirPods代工良率造假被苹果方面发现,除了受到巨额罚款外,相关订单也被转移给立讯精密等同行企业。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到的多位行业内部人士都表示,目前尚不能确定砍单的具体原因。而被传拿到转移订单的立讯精密证券部人士则在受到媒体问询时表示“不方便评论”。上述歌尔股份负责人表示:“罚款多少亿的传闻,都是不实信息,公司还在评估具体损失,会及时公告。”但该负责人并未直接回应公司是否存在良率造假的问题,以及苹果砍单的原因。
良率又称“合格率”,是产品质量指标之一,生产良率高表示工厂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进而说明产品质量可靠。一般而言,代工厂良率造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客户较高的良率要求,从而留住客户订单。
客户相对集中构成其首要风险,失去AirPods代工业务影响几何?欧菲光或为前车之鉴
事实上,在2022年中报的“经营风险”一栏,歌尔股份排在首位的风险,就是“客户相对集中”。公司写道,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大客户战略,决定了公司的客户结构相对集中,来自于少量核心客户的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尽管上述客户均属于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力优势和市场地位,且与公司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主要客户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企业经营活动出现波动,则有可能为公司业务带来相应的波动和风险。
只不过,苹果的企业经营活动没有出现波动,出了问题的,却是歌尔股份与苹果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歌尔股份在中报中表示,公司将积极关注主要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与客户保持充分沟通,及时发现和应对客户方面可能发生的经营波动,并充分利用各种管理方法、财务工具等来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但是歌尔股份并没具体写明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消化这一风险的冲击。
过去一两年里,歌尔股份新业务发展迅速,智能穿戴设备、VR/AR产品等智能硬件业务大幅增长,苹果AirPods相关订单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也触顶下降。这对当下歌尔股份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该负责人也在回应中表示,公司会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结构件精密零组件产品和VR/AR等业务发展,还在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触觉等新业务方向。
不过,歌尔股份今日股价的跌停,仍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前景信心不足。一个或许可以参考的案例,是去年二季度与苹果“分手”的另一家“果链”企业欧菲光。作为国内领先的光学镜头厂商,欧菲光为苹果供应的主要是摄像头和触控屏组件。根据其2021年3月的公告,2019年苹果公司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116.98亿元,占其年营业总收入的22.51%。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苹果砍单之后,欧菲光的经营情况很快急转直下。日前发布的2022年度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8.24亿元,同比下降37.06%;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2.81亿元。而第三季度营收30.49亿元,更是同比下降了44.12%;归母净利润亏损24.07亿元,亏损额比今年前两个季度扩大。
后续冲击波:失去苹果订单将带来品牌损失,苹果仍在加码中国
除了AirPods之外,目前歌尔股份与苹果的其他合作仍然正常。虽然这部分业务与AirPods无法相比,但目前歌尔股份的情况,却是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被“踢出”了果链。
多位消费电子行业分析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两三成营收的丢失,对于一家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稳定性的影响还是会相当显著。而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作为苹果供应商的地位,客观上也成为一家行业上游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背书”。遭遇苹果如此大规模的砍单,将给公司的品牌形象带来不小的冲击。正处于新业务高速增长期的歌尔股份,是被这一冲击打乱阵脚,还是会通过加码新业务来加速公司的转型,也是对公司管理层的一个很大考验。
不过,对于整个苹果产业链而言,中国企业和中国工厂的地位依然稳固。日前苹果公司公布的2021财年主要供应商名单中,中国仍是其最大供应地。全部190家企业中,有91家是中国公司,占比47.9%,排名第一。与上一年相比,中国大陆有7家新进入,8家厂商被剔除;中国台湾新增3家厂商,5家厂商被剔除;中国香港则是新增1家。
而在这190家企业中,有近150家供应商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占总企业数的79%左右。中国制造在苹果供应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因为搭上了“果链”的快车而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不过,歌尔股份与欧菲光的经历也显示出产业链企业高度依赖头部客户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编辑 岳彩周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