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然生态研究部主任殷培红。 摄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马榕


1月15日至1月19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北京市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自然生态研究部主任殷培红在会议现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位生态环境领域的政策研究人员,更能体会到,在短短的五年间,北京在大气、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让生态涵养区的乡村振兴走上生态振兴之路,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从而形成生态保护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就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价值转化的途径和机制。”殷培红在生态环境领域深耕多年,尤为关注“生态涵养区”的发展。


“即便是在三年疫情影响下,不少地方的短途旅行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殷培红认为,从全国已命名的六批187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共性经验看,发展农文旅,开展全域旅游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她建议北京生态涵养区应该精心策划包装短途旅游项目,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丰富多样的研学基地。她还特别提到“针对庞大的中老年消费群体特征,结合中医药产业发展,发展康养产业。”


继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同时挖掘绿色空间的生态文化教育功能


“‘公园城市’与‘城市公园’,看似简单的词语倒序表达,实则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改变。公园城市建设不是一般的绿化空间建设,而是要将多种生态价值融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体现了城市生态本底与城市功能空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共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建设公园城市”,其中“核心区继续挖潜增绿,其余各区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而公园城市的建议问题,一直是殷培红关心的问题,她表示“建设公园城市是城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


“公园城市也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此同时,殷培红建议“未来北京,特别是核心区,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单位对公共建筑、沿街社区、重要视点俯瞰区域实施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在继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挖掘绿色空间的生态文化教育功能,开发一批自然教育项目、建设多样的研学基地,提高公园城市建设品质。”


京郊游最多的问题是交通拥堵问题,需谋划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在殷培红看来,“北京郊区旅游业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交通拥堵问题,修路建停车位在生态涵养区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生态约束,需要谋划绿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为此,她建议“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远端泊车设施,推广摆渡车利用已有铁路线路加开假日旅游专列等。”她认为,目前北京远郊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已有一定的规划,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态涵养区全域旅游的交通便捷性需求,特别是规划的空间均衡性有待提升,西南片区尤为需要补齐这方面的短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马榕 编辑 陈莉 岳彩周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