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陶野)4月7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平行论坛五“‘碳’路新机·甲烷先行——甲烷控排开启气候投融资新热点”在京顺利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苏明山,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霍中和,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为论坛致辞。
甲烷是一种具有快速增温效应的“超级温室气体”,其排放贡献了全球暖化效应的25%,仅次于二氧化碳,因此甲烷控排也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提出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投融资手段支持甲烷控排,既可以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气候风险,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相关方围绕投融资机制支持甲烷监测、甲烷减排及技术研发等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但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相比,甲烷控排获得的投融资仍严重不足。与会领导及专家分别就国内外甲烷投融资实践、地方甲烷控排政策与投融资实践进展、现状问题、发展机遇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观点和看法,并从政策标准体系、监测报告核查(MRV)体系、甲烷投融资产品创新、碳市场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投融资进一步加强对甲烷控排的支持提供助力。
苏明山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来自联合国的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来,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国装机的45.3%,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的34.4%,光伏占比更高,占全球装机的37.5%,是全球最高。”基于数据,苏明山表示,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大产业,甲烷控制排放在中国不仅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而且有潜在的投融资机会。
霍中和会上表示,我国减缓气候变化主要聚焦在二氧化碳,但同时也高度关注非二的排放,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来以后,国家对甲烷的重视程度正在持续提升,“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将加大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控制力度,“甲烷减排既是目前减缓气候变化见效最快的领域,又可以为气候、能源生产、农业生产、空气质量、公共卫生和生态系统等带来多重效益,因此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需要格外地重点关注甲烷控排。”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