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过后的三个月中,加入网约车行业的司机就会增多。”在北京从事多年网约车行业的王师傅介绍。每年春节后,网约车市场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多地也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
市场饱和除了季节、大环境等因素外,也与近年来网约车参与者增多,市场竞争加剧有关。与此同时,一些网约车平台也更加关注司机权益保障。业内人士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通常春节后运力有所增加
5月份以来,东莞、济南、温州、三亚、长沙、临沂等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或直接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一时间,“网约车市场饱和”引发关注。
与此同时,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2023年1月-5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分别是5.76亿单、6.52亿单、7.16亿单、7.06亿单、7.35亿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城市多属于南方城市。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网约车市场订单呈上升趋势。享道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预警的城市如济南,在我们业务大盘里本身占比不高。”
曹操出行华北区域相关人员表示,“我们目前的城市运营基本都算正常,订单量和往年浮动变化不大。整个行业的趋势也和大环境有关系。随着曹操60在全国的陆续投放,车辆的多维度提升也会对司机的运营效率有一定帮助。”
T3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打车出行消费潜力快速释放,复苏势头领跑其他行业。首先,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T3出行订单量环比上涨2.5%。“五一”小长假期间,出行需求重回四年巅峰,T3出行呼叫量峰值同比增长近200%。
“网约车行业拥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网约车赛道既是刚需,也是高频的领域,市场规模至少在4000亿以上,同时仍然有20%左右的年均增长。”T3出行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场竞争重点已经从此前的“烧钱模式”转变为以安全合规、优质体验为导向的运营模式。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饱和预警说明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偏差,简单来说,经济压力下出现了更多的灵活就业人群,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造成了供给和需求失衡,自然就出现饱和风险,所以相关地方发出了饱和预警进行调控。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认为,各地网约车饱和预警趋势比较明显,不过还是要遵循国务院对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58号文定调,需要逐步实现由市场调节;对于出租车行业要慎用冻结等措施。
聚合平台增多,竞争加剧下价格优惠?
网约车“市场饱和”或与参与者增多有关,近年来,网约车迎来新机遇。2021年下半年以来,网约车行业已发生深刻调整,“美团打车”重出江湖,T3出行、曹操出行加大拉新力度,高德地图等导航平台也加码聚合模式。
2022年以来,网约车行业更是热度回升。当年7月,华为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上线,微信内测腾讯出行。目前网约车聚合模式已经聚集百度、美团、高德等平台,随着华为、腾讯等巨头入局,聚合模式更加活跃。
今年3月,美团打车内部宣布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同时打车业务将并入美团平台,后续将减少对网约车业务的资源和人力投入,轻装前行。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2023年1月-5月份共收到聚合平台完成订单分别是1.46亿单、1.69亿单、1.97亿单、1.96亿单、2.10亿单。聚合平台单量增长比较明显。
聚合平台凭借流量入口与完整生态闭环的优势,让交通运输行业里很多传统的企业有了新的生机。聚合模式有利于打破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促进行业公平竞争,良性发展。
此前,顾大松表示,“网约车聚合平台的出现,促进了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推动了网约车市场结构的完善,为中小平台与网约车租赁公司提供了更多选择。”
“有实力的企业布局聚合模式,也让网约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此前,出行行业人士李东预估“目前其他网约车平台加码布局,这些平台或瓜分最大平台日订单量200万-300万单,其中高德打车订单量增长或更大一些。”
“僧多粥少”叠加多重因素,近期,有一些用户发现,打车也有所优惠。刘先生平常高频次使用网约车,“我最近一直各地出差走访,每天都好几单,网约车打车确实比之前便宜了。”
“各种‘一口价’的订单明显增加,是系统主动发券,不是直接低价。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自己少赚钱,刺激更多人打车。当然网约车司机的单笔收入大幅度降低了。”刘先生介绍。
各方加强司机权益保障,发挥技术、市场作用
“地方主管部门发饱和预警、暂停新增网约车证等措施,是保护现在从事网约车行业的司机和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双合规司机。毕竟网约车业务还是高频刚需;’僧多粥少’会对司机的运营效率和收益造成影响。”享道出行相关人员表示。
在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下,各平台也在关爱司机。享道出行相关人员介绍,平台司机关爱活动正在走入南京、杭州、郑州、成都等城市,组织合作资源,为司机定制健康医疗和意外保障保险,帮助有需求的司机增加一份保障。
T3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用户习惯养成、市场日益成熟,出行服务质量成为用户关注的新重点。我们也在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相关部门更加关注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交通运输部多次要求网约车平台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也要求各平台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等。
6月16日,滴滴发布消息称,2023年以来,每个月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的所有司机月均抽成为13%,其中,五成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低于15%,九成以上低于20%。
此外,网约车出行服务也存在时间、空间上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滴滴表示,将持续推出拼车免佣、节假日免佣、新手司机免佣等系列奖励活动,让利给司机,从而鼓励司机接拼车,在节假日出车,缓解打车难。通过新司机收入保障、淡季收入保障,以及多种促销拉动单量,来帮助司机稳定收入。
丁道师认为,大环境之下,平台在一些小细节上可以优化和调控,区域的需求与供给有优化的空间,平台可以通过技术等多种方式更精准化提升运力调度水平,减少远距离调配,增加车辆运营效率,也能间接增加订单。
顾大松表示,网约车饱和预警可能需要其他监管合力跟上,比如在网约车行业价格行为、网约车车辆租赁行为、司机权益保障等方面,涉及不仅是交通部门,人社、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也有必要形成监管合力,把法律底线、监管底线树立起来,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慎用冻结,因为一旦冻结起来,监管的主动性容易丧失。
“春节过后,一些人不知道做啥工作,就以跑网约车过渡一下,一般租车周期是3个月,3个月后,可能有一些人会发现网约车也不好跑,就会选择退租。实际上,春季也是淡季,夏季高温网约车订单也会增多。”王师傅介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