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的全面发展事关全局。开局之年,企业已经站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门口。因此,在追求经济目标,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同时,如何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宏大社会命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ESG披露的相关要求日益完善,ESG主流化趋势在政策端予以凸显。与此同时,ESG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企业实现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双赢”的关键所在。


出于时代之需、行业之需、市场之需,贝壳财经持续专注ESG领域研究。2022年,贝壳财经联合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2022京津冀ESG评级百强榜单”,挖掘区域内ESG发展标杆企业,对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了记录行业变迁,并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其中,2023年,贝壳财经将研究样本扩大至逾5000家A股上市公司,聚焦ESG信息披露质量、企业焦点,前瞻行业趋势,以及挖掘信息披露维度等内容。此次推出的《A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ESG质量报告》,全面展现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现状,并针对总体披露趋势、典型行业等细分领域进行重点剖析,助力上市公司ESG管理水平提升,推动我国ESG发展稳步向前。


一.上市公司ESG队伍扩容 


2022年,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随着全面注册制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17日,A股上市公司队伍扩容至5208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市场活力迸发。


不足五年时间,“双碳”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愿景之下,ESG成为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助推器,国内ESG主流化趋势凸显。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确立我国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国内ESG信披要求逐渐完善,并逐渐由鼓励、建议转为强制责任。2022年,上交所要求科创板公司应当披露ESG信息,科创50指数成分公司应当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监管推动,ESG发展水平已成衡量公司发展可持续性和引领价值评判的重要因素。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比例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3年6月17日,A股共有175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占比约为33.76%。相比2021年度的1468家,数量显著增加。


1. A股上市公司披露概览



1.1 沪深主板ESG报告披露率持续领先


截至2023年6月17日,A股1758家企业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相比2021年度的1468家,增长290家,同比增长约19.75%。


从上市板块来看,沪深主板的ESG报告披露企业数量及披露比率持续保持领先。


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来自沪深主板的有1399家,占比为79.58%,其中包括沪深风险警示板的21家企业。来自上交所科创板的有131家,来自深交所创业板的有225家,来自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有3家。



1.2经济发达地区披露意愿最活跃


A股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省份,包括第一梯队的广东、浙江、江苏、北京和上海,以及第二梯队的山东、福建、四川、安徽和湖南。



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披露ESG报告更为积极。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数量最多的前十个地区依次为广东(265家)、浙江(198家)、北京(188家)、上海(182家)、江苏(146家)、山东(94家)、福建(87家)、四川(51家)、安徽(51家)、河南(45家)。


2. ESG信息披露趋势与变化



2.1 五大行业披露企业扩容


分行业看,多个行业企业披露队伍扩容。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电子5个行业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数量均超过百家,计算机、汽车和非银金融等16个行业披露企业数量分别超过50家。


医药生物行业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52家,占比8.65%。


相比之下,146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ESG相关报告,分布于31个行业。其中,仅生物医药行业披露企业数量超过百家,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和电子等12个行业的披露企业数量超过50家。



2.2银行业企业全覆盖


从披露企业在行业占比来看,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度ESG报告高达100%,其次依然是非银金融业,占比83.91%,披露比例有所提升。


上市银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识起步较早。工商银行自2008年度起已连续15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也从2010年度开始加入披露阵营。


2022年,31个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均超20%。银行、非银金融、钢铁、公共事业、交通运输、煤炭、房地产、石油石化、传媒9大行业披露率超过50%。机械设备行业披露企业占比最低,不足21%。从数量看,综合行业分类中,披露比率超过33%,但披露企业数量不足10家。


从披露比率变化看,各行业间ESG报告披露增速也产生差异。建筑装饰、石油石化、美容护理三大行业披露率同比增长超过10%,增速靠前。



3. 与企业经营相关性分析



3.1 龙头企业意识集体提升


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1422家已连续两年发布ESG相关报告,协鑫集成、山河药辅、君亭酒店和湖北能源等91家企业在2021年发布ESG相关报告后,2022年并未继续发布相关内容。


2022年度ESG披露企业队伍中,贵州茅台、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7家市值超过万亿,这也是目前A股“万亿俱乐部”全部企业。


126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千亿(且在万亿以下),120家市值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共计1008家企业市值超过百亿,占比57%。


营收方面,109家上市公司突破千亿。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平安与中国铁建6家企业营收突破万亿。


粗略计算,A股2022年113家企业营收超过千亿,96%披露了ESG相关报告。将统计规模扩大至营收超过百亿的827家上市公司,披露企业占比达到76%,头部企业披露意识集体较高。


3.2 ESG重视程度与业绩表现正相关


1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1513家2022年实现盈利,占比86%,高于A股整体水平。869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0家企业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其中9家突破千亿。粗略计算,A股全部上市公司中2022年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的企业数量为82家,即97%的企业披露了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


上市银行稳居业绩榜单前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排名前四。


4.透视重点行业ESG报告



4.1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


行业ESG披露占比超三成。A股拥有486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机械设备行业。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在ESG层面备受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52家。截至2023年6月17日,A股已有486家医药生物企业,整体ESG指标披露比例约为31.28%,有待提升。


从板块分布来看,152家医药生物企业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最多,为53家,占总量的34.87%。深交所主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企业分别为36家、33家、30家。


社会责任报告为主流。95家医药生物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占总量的62.5%。43家企业发布ESG报告,占比28.29%。5家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九洲药业、上海医药和泰格医药3家企业发布ESG暨可持续发展报告,6家企业发布ESG暨社会责任报告。



医药生物企业披露内容主要关注公司治理、员工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治理、研发与创新、社会公益等层面。基于行业性质,在研发与创新层面,医药生物企业注重药物研发伦理、信息安全保护等信息的披露。


上线ESG委员会,ESG治理结构更趋完善。为了提升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的管理水平,头部医药企业成立ESG执行委员会。这类委员会职责一般除了统筹推动企业本身ESG体系建设,还包括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监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表现等内容。


4.2、电力设备行业表现


披露企业数量破百。ESG理念的实现离不开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碳排放是ESG评价的核心之一,而降低碳排放要依赖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


A股披露2022年度ESG的电力设备企业突破百家,达到110家,总量占比32.16%,并跻身各行业披露企业数量前三名,名次上升一位。上一年度,84家电力企业披露ESG相关报告,占比24.56%。


110家电力设备企业中,61家于上交所主板上市,占比达55%。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分别为25家和24家。


从企业所处细分行业来看,23家属于锂电板块,19家属于输变电设备板块,15家属于太阳能与光伏设备板块,10家属于风电板块,8家属于电力电子及自动化板块,6家属于储能板块。



板块业绩跑赢A股。110家电力设备企业2022年营收中位数为94.26亿元。宁德时代、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与上海电气4家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另有48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


电力设备板块整体业绩表现较好,100家企业实现盈利,盈利规模优于A股整体上市公司表现,71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发布报告类型方面,51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47家企业发布ESG报告,占比分别为46%、42%。


正泰电器、先导智能等6家企业发布ESG报告暨社会责任报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4家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1家企业(金盘科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暨ESG报告,1家企业(晶澳科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暨ESG报告。


6家企业同时发布报告英文版本。



瞄准绿色低碳,发力技术创新。多家电力设备板块企业通过节能改造、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获得碳足迹认证等维度的量化指标介绍绿色低碳进展。


对于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即意味着可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以更优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多家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在各自领域的技术创新进展以及研发投入情况。


根据统计,49家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占比达44%,其中11家企业超过10%。34家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超过20%,其中许继电气这一指标达到了44.52%。


4.3 非银金融行业表现


行业披露率跻身第二位。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非银金融行业73家企业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行业披露为83.91%,仅次于银行行业。


非银金融企业上市板块分布较为密集,73家企业中仅东方财富一家于创业板上市,其余均于主板上市。


从披露类型来看,非银金融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仍为主流。44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占披露企业总数的60.27%。披露ESG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6家和2家。另有11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暨ESG报告。



聚焦乡村振兴、普惠金融ESG报告披露内容方面,在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常见项之外,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数字化运营等ESG维度的特色项目频频被非银金融企业提起。企业也关注对服务专业度的体现,其中,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投资者教育等为行业ESG报告中高频词汇。


社会责任方面,非银金融企业将自身属性与慈善事业相结合,其中,五矿信托成立“三江源”系列慈善信托,支持青海湖流域科学考察项目,通过金融手段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家企业展开金融教育活动,加强金融知识的常态化普及。


4.4汽车行业表现


披露企业数量在倒数之列。2022年,汽车行业共有275家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量排名第7位。


汽车企业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有待提升。75家汽车企业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行业自身披露率为27.27%,位列31个行业倒数第七位。


按上市板块来看,66家汽车企业主要分布于主板,占比88%。7家企业分布于创业板,2家位于科创板。


披露类型方面,53家汽车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占比70.67%。



发力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具备较强的能源依赖性,肩负减碳重任。在汽车行业ESG相关报告披露中,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重点。企业一方面明确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目标,另一方面也通过助力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上市公司ESG治理体系现状


我国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渐成趋势,但系统披露仍处于起步阶段。2006-2021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从10家上升到超1400家。2016年至2022年连续7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仅700余家。


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已经风行全球多年,在我国被列入企业信息披露不过近20年。


我国ESG信息披露要求和范围逐步提高,从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到ESG信息披露,并逐步扩大强制披露范围。2006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保相关信息,并鼓励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建议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报告,并于2015年底将一般披露责任由“建议披露”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所有纳入MSCI的上市公司需要接受ESG评级。


2018年9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确立我国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2020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2021年6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增加ESG章节,要求“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或其重要子公司,应当根据规定披露公司经营的环境信息。2022年,上交所发布通知,要求科创板公司应当披露ESG信息,科创50指数成分公司应当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



当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国企引领、民企紧跟的发展局面。


ESG治理体系是推动ESG理念与企业经营活动相融合的基础,建立并健全ESG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指导ESG理念的落实。随着监管体系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逐渐从倡导升级为强制性要求,A股上市公司开启ESG转型。在组织架构上,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层面设立ESG相关专项委员会,将ESG治理融入现有职能体系。


总体来看,A股企业ESG治理处于起步阶段,随着ESG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得以进一步完善。


1.企业ESG报告有待规范化


1.1社会责任报告占主流


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ESG相关报告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社会责任(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等。2022年年度ESG相关报告仍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1104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占总量的62.16%。485家企业披露ESG报告,占比27.31%。


当前A股ESG类报告仍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要披露形式,但ESG报告的比例在快速扩大,随着监管机构对ESG信息披露的规范,企业也更重视ESG信息披露,提升自身ESG管理水平。


整体来看,报告内容主要包含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治理、构建产业数字生态、践行绿色公益、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公共医疗、应对气候变化、共建伙伴关系等方面。


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维度不止于此。可持续发展治理、循环经济模式、环境责任、社会发展、客户服务、乡村振兴、诚信经营、减排数据、气候应对战略、绿色金融、废弃物排放管理、绿色产品与运营等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


有企业明确列出ESG策略,涵盖公司治理、公益力量、人才发展、低碳产品等多个维度。


1.2 行业存较大差异和两极分化


虽然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ESG信披表现出较大差异。截至2023年6月17日,175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占全部A股公司的33.76%%。其中,国企明显多于民企,大型企业多于中小企业。ESG治理和信息披露表现出较大行业差异和两极分化态势。


在已披露ESG信息企业中,环境、社会和治理不同领域披露情况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公司治理领域相关指标整体披露较好,但环境和治理领域仍有相当一部分可量化指标没有披露。不同行业在环境领域披露情况也表现出一定差异,第一二产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总体上高于第三产业。 


1.3 为了披露而披露,企业现“生拼硬凑”


从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律来看,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获得越来越多重视,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企业本身差异也使得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执行,以至于有的企业为了披露而披露,以一些琐碎内容充当披露的全部,提升空间较大。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定性信息过多、只披露正面信息、缺乏第三方机构认证等问题。部分企业着重强调一些工作的效果、意义,对具体展开的工作很少描述。部分企业多为零零碎碎的“好人好事”,把送关爱、爱心购买农产品等信息一一记录,未对整体工作进行汇总。


信息披露中定性和描述性指标较多,缺乏量化指标数据和量化指标体系,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同时,因为其报告价值被拉低,也失去了以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反推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获得绿色金融、国家政策支持的机会。


1.4 信披制度不完善,标准未统一


我国上市公司ESG报告内容尚未形成统一规范,披露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要求和相关制度,但由于ESG理念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是以鼓励引导为主,强制性要求不够。当前,证监会出台的关于ESG信息披露系列政策文件整体强制性不足,企业ESG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或选择性披露现象较多。如环保处罚在年报中要求强制性披露,但碳与节能减排等可量化的环境数据属于鼓励性披露内容。


二是披露标准不统一。不同文件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侧重点不同,披露要求也存在程度和范围上的差异,导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ESG信息披露缺乏参考性。同时,国内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企业在明晟等国际ESG评级中表现较差。


2. ESG治理架构尚处起步阶段


2.1百余家企业设立ESG相关专项委员会


ESG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确立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构成的管理架构,从决策、组织细化、执行等方面发力形成管理闭环,其中企业决策层对ESG的重视程度影响企业ESG整合进程。


1758家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企业中,超过100家在董事会层面建立ESG相关专项委员会,负责职能有所不同。超过半数企业建立ESG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和对ESG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部分企业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瞄准经营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ESG为其中部分职能。小部分上市公司建立起“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治理架构。部分企业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负责企业ESG治理决策工作,并下设ESG工作小组,推动ESG各项工作的落实。


与此同时,部分公司仅在管理层设立相应委员会,董事会在企业ESG实践中的参与度不高。



2.2企业缺乏ESG治理和信披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中仍存在较多企业不知如何提高自身ESG的问题。ESG仍是作为应对监管和投资者要求的权宜之计,没有系统建立企业ESG管治架构与制度体系。


1758家发布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企业中,仅100多家在董事会层面建立ESG相关专项委员会,ESG未能真正融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多数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缺乏ESG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支撑企业ESG信息披露和治理的需求。


除了在认识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还需提升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能力。有中小微企业,即便在社会责任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因公司财务不规范、企业主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并未将其系统纳入社会责任报告。也有的企业主不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除了年度工作总结外,也可以形成系统的报告,从而推动企业获得政策、金融等方面支持的可能性。


2.3 ESG发展倒逼企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ESG理念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基于ESG理念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


ESG观念深入,上市公司逐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1758家A股企业中,1625家企业发布2022年度内控报告,其中18家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7家为否定意见。


超700家企业发布《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2022年超300家企业新发布或更新《公司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729家企业披露2022年度审计委员会履职情况。自2008年以来,长江证券共发布过七版《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2022年8月再次更新工作细则,对审计委员会职能以及议事规则和程序进行修正。


2.4 评价体系要与国际接轨


我国上市公司ESG有效信息披露或披露程度有限,评级水平有待提高。


ESG需要重点反映相关利益方的期望,我国上市公司ESG治理和信息披露必然要体现中国经济特色,这使得我国企业ESG治理和评级未能获得国际主流ESG评级机构认可,也限制了国内企业得到国际绿色投资的机会。


国内企业和监管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又接轨国际的ESG评价体系,提高国内上市企业的ESG治理和评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