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历年政治局会议多主张民生保障和就业创业扶持,保民生和稳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1-6月,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9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长陈峰指出,随着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对就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加上稳就业政策效力逐步释放,就业形势将持续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一些经营主体困难较多,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还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下一步,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努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稳经济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稳经济增长,尤其是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从稳就业政策来看,除了政府和国企应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作用外,后续更重要的是激发私人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在政策发力叠加经济本身蕴含回升向上潜能的双重作用下,下半年宏观经济复苏动能有望转强,以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为代表的内生增长动力趋于改善。
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常规劳动力就业状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很多国家在疫后也都出现了青年失业率高企的现象。这是世界共有的现象:一般失业率持续创新低,但是青年失业率高企。
就我国情况而言,上述问题是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多重因素的产物。目前针对这个问题,各个部门和地方都在出台各种政策。当然简单通过逆周期方法,显然不能够克服目前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问题,还需要更有力度、视野更宽广的政策设计,来应对相关现象。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近期,政策对稳就业重视度明显提升,尤其关注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重点加强中小微企业和国企吸纳就业等支持。
4月以来,关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稳就业会议和举措明显增多,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加大对吸纳就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稳外贸订单等,支持国企扩大招聘、实施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等。第二是加大就业、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第三是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强化返岗合作和协同等。政策加大稳就业、经济持续修复等,有望缓解就业压力,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和消费修复。稳就业措施主要是阶段性缓解就业压力,经济活动修复带动就业需求增多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注意防范大龄劳动力的失业问题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委会秘书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欧阳俊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与青年就业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大龄劳动力(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
他指出,大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和农林牧渔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比重远远超过青年人。
解决大龄劳动力群体的就业问题,要特别重视解决“机会增加、能力提升、权益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突出问题,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各类就业歧视;通过“降、贷、返、补、提”等系列助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吸纳“4050”人员就业,并做好兜底保障。
此外,要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大对劳动者求职就业和技能培训公共财政与资源投入力度,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就业,还要注重发挥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的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徐超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