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市公司海德股份(000567)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增长59.45%,业绩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公司持续布局机构困境业务,抓住个贷不良资产管理蓝海市场,依托“大数据+AI”科技优势和AMC牌照优势,积极开展清收业务。


个贷不良业务发展迅猛 轻资产模式打开业务天花板


海德股份入局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蓝海后,发展迅猛。2021年7月,海德资管获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贷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的资质;2022年8月通过并购峻丰技术开始利用“大数据+AI技术”开展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形成了“资产收购+后端处置”全链条、专业化、批量化、智能化的个贷不良资产管理能力。


2023年6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批准,海德股份所属持AMC牌照的全资子公司海德资管获得开展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工作的批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有利海德股份实现个贷不良资产流转机构间债务人征信数据的衔接、维护信息主体征信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债务人正常履约后征信信息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对公司有序开展个贷不良业务,提高债务人还款积极性、提升公司资产处置效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据悉,截至上半年海德股份已经竞得7个个贷不良资产包,同时接受34余家机构委托处置个贷不良资产,为公司在个贷不良领域快速建立优势竞争力奠定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科技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服务费收入5,646.56万元。


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主要有收购清收和受托清收两种方式。收购清收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个贷不良包的方式进行清收,赚取清收价差;受托清收方式系接受外部金融机构委托,提供科技清收服务,按回款金额的30%—40%收取服务费。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和长城资管所属股权基金、山东航投等机构成立了个贷不良基金用于开展收购业务。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开展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前端通过收购管理掌握资产资源,后端由公司以“大数据+AI技术”优势进行管理,实现前后协同,将有助于公司快速做大管理资产规模,打开业务发展的天花板。


公司目前收购个贷不良资产的平均折扣率为本金1折以内,通过司法诉讼方式处置,预计1年本金回收率约15%,2年回收率约20%,3—5年回收率约25%—30%,随着债务人收入能力的修复,预计在未来一定年限,原始债权本金基本能全部回收。随着通过基金方式收购个贷不良资产工作的不断开展,海德股份持有的资产规模将不断叠加并形成累积存量,雪球效应和业务特点将保障公司未来利润的不断释放与快速增长。


海德股份表示,公司力争实现1年累计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未来3年累计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的目标。有投资机构预计,随着个贷不良资产行业扩容,通过AI技术赋能,C端个贷不良业务有望成为海德股份新的业绩增长极。


海德股份三大业务各具特色 上市公司纾困业务首战告捷 


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和股东产业背景优势,海德股份业务聚焦于个人困境资产管理、机构困境资产管理和优质资产管理领域,三大业务各具特色,与其他资管公司形成错位竞争。


个人困境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海德股份主要以“大数据+AI+技术”为支撑,聚焦于已纳入不良分类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


机构困境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海德股份主要聚焦底层资产为能源、地产、上市公司的三大领域,业务模式包括收购重组、收购处置、特殊机遇投资以及管理顾问。


例如,针对上市公司纾困业务,海德股份寻找主营业务良好但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通过专业化重组运作帮助化解风险和提质增效,获取价值提升收益。2022年11月,海德股份通过法拍竞得海伦哲11.96%的股权,成为海伦哲第一大股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以来海伦哲各项业务重新步入正轨,退市风险得到化解。


在半年报中,海德股份表示通过海伦哲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困境上市公司纾困提质经验,在困境上市业务领域已取得先发优势。帮助海伦哲公司成功“脱星摘帽”化解退市风险,展现了海德股份在上市公司纾困方面的专业性。截至二季度末,海德股份上市公司困境资产项目余额7.08亿元。


同时,在商业地产类困境资产领域,海德股份也在加速布局。2023年上半年,海德股份投资余额11.2亿元,已实现部分资产增值收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9亿。


优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海德股份充分发挥股东优势,与永泰能源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德泰储能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和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及相关产品生产线均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


业内人士表示,海德股份“传统机构不良资管+个贷不良资产清收+新能源等优质资产投资”三大业务版图布局初步完善,个贷不良业务布局逐步展开、资产包规模稳步增长,业绩有望逐步体现。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