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双碳目标。3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1+N”政策体系,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着生动实践。为了回望3年双碳之路,探讨未来走法,9月20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组织主题为“三年回望·低碳再前行”的研讨会。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市场机制部理论室主任、副研究员王际杰在研讨会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显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对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持续强化碳交易体系建设和实施,发挥市场机制优化减排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保障双碳目标稳步落实。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市场机制部理论室主任、副研究员王际杰参加研讨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提出双碳目标,自我施加压力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计划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相较欧等发达经济体承诺用时更短,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令人印象深刻。”王际杰说道。


王际杰表示,近年来,气候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议程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提高气候行动力度的国际舆论有所强化,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大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倾向凸显,全球气候治理博弈的复杂性上升,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外部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需要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作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仅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基础上,成为了当前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王际杰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额约2.5亿吨,运行总体平稳,其行业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发挥市场机制对重点排放行业低碳发展的约束激励作用,基于市场路径更好支撑双碳目标实施。


王际杰认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建设、完善碳市场亦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程。当前,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突破。


机制会鼓励更加先进的降碳手段


王际杰表示,碳排放数据管理存在不同维度。一方面,在国家、省市等层级,会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指南,形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另一方面,碳市场也要求对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监测、核算、核查等工作,并持续加强相应的数据质量管理,建立了MRV制度体系,规范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怎么算、怎么查、谁去查等问题。


针对与会嘉宾关心的CCER重启以及全国碳市场扩容等问题,王际杰表示当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推进有关工作,从而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动员全社会减排行动的作用、推动双碳战略落地实施。


王际杰还建议媒体做好专业领域与大众之间的传播,把绿色低碳好的经验做法、技术路径、产品服务宣传出去。这就要提高传播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手段,鼓励人工智能等科技为绿色低碳宣传赋能。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