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望,低碳再前行。9月20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举办"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主题研讨会。会上,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回顾了三年“双碳”工作进程,从能源生产端、中间端到消费端剖析现状,也呼吁行业和媒体高度关注。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能源的转型,从开采能源转向制造能源


会上,张军涛指出我国用能的现状,我国的能源消耗里一次能源占比较高。石油资源具有天然的地域性,生产与消耗分布不均,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46%。能源转型的关键是能源产业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要从开采能源转向制造能源,新能源作为生产端,比如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作为生产端,一定要大力地开发。”


另外,张军涛呼吁,行业和媒体要从生产端、中间端到消费端给新能源予关注。我们在关注新能源的生产和投资,也要关注新能源设备的生产,风机生产、风机电芯、太阳能电池板等,关注多了产业就发展起来了;中间端,针对电力消纳,现在要提高消纳能力,电网对绿色电力的全覆盖可以再挖掘;还有消费端,“双碳”战略生产端提得多,消费端提得少,事实上尤其是建筑和交通,很多科技支撑都是为消费服务的。“比如说热泵投资,原来就几个亿,现在做到一千亿的市场规模,我们预计2030年左右能做到三千亿左右的规模,这个产值空间非常大。很多企业,在空气源热泵和水源、地源热泵技术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这种好的技术要多关注。”


  “热闹”的同时,也要“冷静”对待


会上,张军涛回顾了“双碳”目标提出前后我国碳中和领域行业发展业态。据张军涛介绍,当全球刮起CDM(清洁发展机制)热潮时,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参与CDM项目,成就了一批CDM时代的企业;到2017年CCER项目备案暂缓,致力于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的企业数量不到一千家。2020年,“双碳”战略提出以后,雨后春笋般注册了一大批与碳相关的企业,整个工商系统含碳的企业高达1.3万余家,这里面“鱼龙混杂”情况令人堪忧。


张军涛呼吁,在碳中和领域行业发展中,一定要冷静地看待“双碳”市场。企业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并进行发力;另外,地方政府要有协同,做好引导和规划。


“所以说,在这三年当中,市场上我们前面看到的是“碳中和”概念太热闹,后面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再后面要做到提振。碳中和没有捷径可走,要脚踏实地。”张军涛说。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