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欢呼声中,余承东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的新身份第一次走向了舞台中央。


余承东发布问界M9。发布会视频截图


“这将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9月25日下午,华为举行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余承东宣布,华为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将于今年12月发布。与此同时,智选车业务首款轿车智界S7 正式亮相,将于今年11月正式发布。


余承东发布智界S7。发布会视频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强强联手推出的首款轿车。目前华为针对汽车业务共有三种模式。一部分是向宝马、比亚迪等车企提供零部件,另一部分是依靠华为智能解决方案来合作,例如北汽极狐、阿维塔等,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车企会进行合作。而第三就是智选车模式。


以往,赛力斯问界是华为智选车的“独宠”,但随着奇瑞智界的亮相,这种格局很快就要被打破。


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袁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华为车BU理念不是造车,而是成为卓越的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智选车实际上是更深度融合的一种供应商模式,因此,从华为的车BU的战略目标来看,和越来越多的车企合作,让华为的技术深度赋能各大车企,并且基于实际的多样化的商用体验不断地自进化,是华为必然的选择。


“华为希望通过与车企合作,将自身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与车企的生产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使华为更快地进入智能汽车市场,并借助车企的力量扩大市场份额。


余承东以新职务首秀 官宣多款新车型


就在今年8月7日,余承东在微博宣布了华为智选车业务的首款纯电轿跑车型,会搭载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OS4。这是奇瑞和华为合作的品牌智界的首款亮相产品。此前,工信部汽车目录中披露了一款汽车的申报图,就是名为智界S7的申报图。


在这之前,华为智选车业务中赛力斯几乎是“独宠”,随着这种局面被打破,未来智选车将走向何方 ?


“华为车BU的三大商业模式中,智选车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一种”,袁博分析称,相对成为车企的配件供应商或者华为inside模式来说,智选车模式可以更加深度、更加完全的使用华为的全套技术,避免了理念的差异和复杂的沟通成本,效率最高,质量最可控,必然是华为车BU未来首选的模式。


在张孝荣看来,车机系统是车的“魂”,也华为汽车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之一。为扩大“魂”的覆盖率,华为智选车业务未来的趋势可能会与越来越多的车企合作,因为这样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他推测,华为选择合作的车企可能会有共性,如对智能汽车技术的需求、对华为品牌的信任以及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等。赛力斯不再是“独宠”可能是因为华为希望与更多的车企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向记者表示,如今华为密切合作的大部分车企,从一线到二线均涵盖在内,不少车企是希望借助华为的知名度提高销量。而随着新合作方的到来,赛力斯得到的关注度可能随之下降,是否会对销量造成分流作用需要观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华为希望通过与车企合作,将自身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华为有可能不再单独与一家车企合作,但是赛力斯模式实际上市场竞争力较强,也是难得与华为合作最早、深度合作的车企,其模式是值得华为后续合作中采用的。


对于具体选择车企的范围,他认为这些车企合作伙伴可能会与赛力斯有相当大的相似度,比如说在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共性,例如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


在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中,双方互惠互利,也都有各自的诉求。2021年,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谈及了后来名动一时的“灵魂论”,他称上汽很难接受单一的供应商提供整体智能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车企与智能解决方案企业如何合作,一时成为焦点。


张孝荣认为,车企可能愿意与华为进行智选车的合作,如果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性价比和品牌影响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那么车企合作意愿会更强。车企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包括合作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品牌形象改善等。当然,具体合作还需要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商定。


对于车企是否愿意与华为进行智选车合作方面,江瀚表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强,可以为车企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品牌背书。其次,华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渠道网络,可以为车企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支持。此外,华为还可以为车企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支持,提高车企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然而,车企是否愿意与华为进行智选车的合作,也取决于其对自身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考虑。此外,车企还需要考虑与华为合作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与华为的合作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华为智选车业务“扩招”仍临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智选车业务如今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线车企担心失去“灵魂”,二线车企是否能赋能华为与其强强联手也未可知。在多重挑战下,华为在智能车赛道上还能“遥遥领先”吗 ?


在江瀚看来,一方面,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华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很快,华为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需要华为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解筱文也指出,智能汽车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如自动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且技术更新迅速,需要不断跟进。


此外,智能汽车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这也可能对华为智选车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袁博指出,华为智选车业务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在于,作为后进者,华为在智能车的技术不像在手机领域那么绝对领先。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已经百花齐放,很多新势力车企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对智能企业的理念也不亚于华为,所以华为智选车必然会面临更残酷的市场竞争,如何让消费者对华为的技术买单,是华为需要考虑的。


解筱文表示,与车企的合作涉及到众多利益方,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合作顺利进行是华为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徐超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