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动力”)于10月16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备案报告显示,欣旺达动力于今年10月15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7月中旬,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此番也意味着历经三个月,欣旺达动力正式启动IPO进程。实际上,不仅是欣旺达动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完成IPO或正在IPO进程中。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谋求上市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市场机遇、资金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被分拆上市,估值超母公司市值,三年半亏损超30亿元


欣旺达动力是欣旺达旗下专注于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控股子公司。今年7月,欣旺达在分拆欣旺达动力上市的公告中提到,本次分拆完成后,欣旺达仍将维持对欣旺达动力的控制权。对于分拆上市的目的,欣旺达方面表示,通过本次分拆,欣旺达动力将作为公司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平台,实现独立上市,并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安光勇解释称,欣旺达分拆欣旺达动力上市可以使欣旺达更加专注于消费类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而提升其竞争力;而欣旺达动力作为独立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平台,可以通过上市融资增强资金实力,加强其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他进一步表示,有助于两家公司更好地聚焦各自的核心业务,改善公司治理,提升财务透明度,并通过资本市场优势提升公司估值。


从业绩层面来看,2020年至2022年,欣旺达动力营业收入分别为4.32亿元、29.64亿元和129.2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7.07亿元、10.53亿元和10.94亿元。今年上半年,欣旺达动力的营业收入和净亏损分别为51.58亿元和3.92亿元。从净亏损来看,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累计亏损为32.46亿元。


以整年数据为例来看,2020年至2022年,欣旺达动力的收入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且亏损处于扩大的状态。从估值来看,从2021年至今,欣旺达动力已完成7轮募资,成立至今累计公开融资额超120亿元;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时,欣旺达动力的估值为355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19日收盘,欣旺达的市值为293.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欣旺达动力的估值超过其母公司。


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抢滩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渠道、抢占市场份额


不仅欣旺达动力正在推进IPO,其他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抢滩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在提速。


如去年10月,中创新航登陆港股,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蜂巢能源正在IPO冲刺中,拟在科创板上市;6月底,瑞浦兰钧向港交所二次递表。此外,去年国轩高科和欣旺达相继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今年盛新锂能也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从装车量排名来看,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装车量占比为42.75%,比亚迪装车量占比为28.94%,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的装车量占比分别为8.92%、4.3%、3.92%、2.28%、1.73%和0.95%,市占率远低于前两大头部厂商。


“二线电池企业急于奔赴资本市场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一是扩大融资渠道,以此满足扩充产能的需求;二是增加市场份额,通过上市提升品牌知名度,有利于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三是可以获得更多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四是可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安光勇补充表示,还有市场机遇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对环保能源的需求增加,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企业看到了商机;同时资本市场渠道优势也是吸引力。


此外 ,在业内看来,二线动力电池企业追逐资本市场也意味着其正在加速进入主机厂商供应链。中银证券研究表示,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二线电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增产能、完善供应链、开发先进动力电池技术,产品逐步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进入到了主流主机厂的供应链;未来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巨大增长,具备优势的二线电池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突出重围。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二线动力电池企业还有机会吗


“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是宁德时代等一线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余丰慧表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没有机会。实际上,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在某些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目前车企为了供应链安全在逐步开二供三供,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装车量迅速上涨。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扩充产能。


从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来看,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蜂巢能源、中创新航、欣旺达、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7家动力电池厂商,2025年的规划产能就超过3200GWh(吉瓦时)。


对于规划产能是否能如期落地,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分析称,规划产能一般是分阶段实施的,下一阶段具体怎么实施一般会参考上一阶段的产能利用率。


他认为,目前产能确实过剩,所以很多企业的下一阶段产能规划实施已经延后或者暂停;现阶段动力电池行业产能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余丰慧认为,尽管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行业没有前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对于企业来说,仍需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