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10月25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召开主题为“中国碳市场金融化之路”的研讨会。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在会上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碳金融要服务好经济低碳转型,关键是要解决好激励问题。
赵廷辰指出,现在解决好激励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几种:第一是传统的考核手段,央行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考核,督促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资金投放。
第二是通过财政补贴的手段,但在目前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财政补贴出现收敛趋势,财政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是通过碳市场吸引资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金融作为中介,引导资金进入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全社会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汇聚。但由于目前碳市场尚在发展阶段,短期内碳市场撬动金融资金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赵廷辰提到,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激励商业银行利用该工具多向碳减排领域发放贷款,人民银行以低利率报销部分贷款本金。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工具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使用支持工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目前也存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期限过短、利率调节机制缺乏弹性等问题,导致贷款收益性较差,激励效果还有提升空间。
他建议,将碳减排支持工具由阶段性转为长期性工具,使用期限尽量与项目贷款回收期相匹配;第二,降低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并建立与政策利率同步升降的动态调节机制;第三,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与贷款项目减排水平挂钩,减排越多、利率越低。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