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于梦儿)11月15日-16日,“2023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办。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教授和主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16届尤利西斯奖获得者保继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最明显的作用是通过游客将农村及中心城市进行有效连接,“这不仅能使农村去边缘化,同时能起到减贫的作用。”同时,保继刚也表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要有产业,没有产业的乡村会‘空心化’,会衰落。”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中心教授和主任、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16届尤利西斯奖获得者保继刚。图/资料图片
保继刚指出,当前城镇化速度很快,“当城镇能为(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乡村人口就会一点点流失。因此,想要乡村振兴,就要先考虑产业。”
在保继刚看来,对于没有农业特色的乡村而言,旅游业是一个出路。“旅游业对于农民来说,能有效保护由他们创造的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同时也能拉近村民与中心城市人口的联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1月,保继刚组织中山大学与红河学院50余名师生,在红河州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保护区,开展了《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发展战略研究》调研与规划工作,最终完成对5680多户人家的入户调查。
通过调查,团队发现哈尼梯田存在严重的“空心化”及收益低的问题。“当时,阿者科村人均年收入只有两千多元。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有的人家搬离村子不再回来,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阿者科村的梯田、村寨等传统风貌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此,过程中我们提出了解决建议,一方面,设立梯田保护基金,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调动村民种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梯田、村落、蘑菇房、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形成旅游吸引物。”
为解决乡村人口空心化、传统文化式微和旅游开发无序等问题,保继刚及其团队专门为阿者科村单独编制“阿者科计划”。据介绍,该计划强调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对梯田的种植维护,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帮助村民在收获旅游分红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保护文化遗产、重塑文化认同。
保继刚指出,团队在评估后发现,想要把阿者科村的旅游业搞起来并不需要很多钱,“商议之后,政府投入了300万元启动资金,持股比例为30%,村民占70%的红利,我们负责技术援助。村民做任何的经营活动都要经过村子的集体公司批准,批准后还要将经营收入的一部分交还给公司,分给大家,这和分红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村民对所有的规则签字画押然后执行。”
今年8月5日,阿者科村迎来了第八次分红,全村村民领到了“旅游大红包”共计517080元,户均7955元。与今年年初第七次分红累加,2023年户均分红达10022元,首次突破了年户均分红万元大关。
保继刚表示,“阿者科计划”是一项社会科学实验,也是一项中国旅游减贫模式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了,很多人问我能复制吗?事实上,我们正在复制。目前,我们已将‘阿者科计划’推广至整个元阳县。同时,红河县的方案也已经完成。此外,我们还在新疆选了一个试点,希望将‘阿者科计划’模式复制到新疆。”
编辑 李铮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