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国家发改委: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2. 推动全国碳市场扩容、月底启动CCER市场

3. 工信部:推广应用生物柴油,并纳入CCER

4. 广东:推动独立储能首次"报量报价"进入电力现货市场

5. 深圳:两年来共启动56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

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我国钢铁行业正推进世界最严格排放标准

7. 宁德时代联合广汽集团开发超充电池“低温版”和“长寿命版”

8. 欧盟公布净零工业法案技术清单

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

 

>>>专题碳讨

产品碳足迹来了,企业如何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 国家发改委: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


零碳解读:碳足迹管理体系可有效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塑造我国产品绿色竞争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早在2021年国务院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便提出,要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此次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形成。

 

2.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推动全国碳市场扩容、月底启动CCER市场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表示,要积极稳妥地将更多的高碳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2023上海财经大学校庆论坛暨首届ESG创新论坛”中表示,本月我国将重新启动新核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的交易。


零碳解读:全国碳市场可有效推动行业实现较低成本的碳减排,并激励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碳市场活跃度较低的问题成为市场普遍的担忧。加快碳市场行业扩容、重启CCER市场,可有效提升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更好发挥碳市场作用。

 

3.工信部:推广应用生物柴油,并纳入CCER


11月20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提出,通过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并积极推进建立生物柴油碳减排方法学,推动将生物柴油纳入CCER机制。


零碳解读:作为一种绿色液体燃料,生物柴油可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碳排放,是较为理想的绿色低碳能源。此次,组织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强调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体系、发展路径,逐步形成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并推动将生物柴油纳入CCER机制,这将进一步激发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

 

B、地方实践

 

4.广东:推动独立储能首次"报量报价"进入电力现货市场


近日,广东梅州宝湖独立储能电站在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顺利完成首个月份31天的交易,标志着我国独立储能首次成功以“报量报价”的方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开辟了独立储能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市场化新路径。


零碳解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转型和新能源电力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面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结构,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是电网升级的主要方向。储能电站进入电力现货市场有助于储能利用峰谷电价差获取商业收益,助力储能电站的发展。

 

5.深圳:两年来共启动56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


近日,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消息,自2021年开始,深圳全市已启动两批共56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82MW,年减碳量约17万吨。


零碳解读: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展开首批碳达峰试点,其中广东入选3个,试点要求为地级市或省级及以上园区,作为低碳发展较好的城市,深圳预计会作为城市试点入选。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可在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探索可行经验,为推动全城市低碳发展和碳达峰试点作出有益参考。

 

C、企业行动

 

6.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我国钢铁行业正推进世界最严格排放标准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近年来,一批先行钢铁企业探索突破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产流程的工程化实践,我国钢铁正推进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将对世界钢铁走向碳中和作出中国贡献。


零碳解读:数据显示,钢铁业碳排放量约占我国总量的17%,是我国八大耗能和高碳排放行业。同时,欧盟碳关税也将钢铁进口纳入征收范围,我国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十分必要。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倒逼我国钢铁业绿色升级,打造更有竞争力的钢铁产品。

 

7.宁德时代联合广汽集团开发超充电池“低温版”和“长寿命版”


近日,宁德时代表示,将和广汽集团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在低温充电、电池寿命等方面的问题,联合开发神行超充电池“低温版”和“长寿命版”。其中,神行“长寿命版”将可支持8年或80万公里超长电芯质保,预计明年6月份正式上市。


零碳解读:电动汽车是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制约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因素就是电池的充电慢和里程焦虑。超充电池可提高电车行业的整体充电效率,而“低温版”和“长寿命版”可有效解决电车在复杂环境下的里程焦虑,从而助力电动汽车的普及。

 

D、国际看点

 

8. 欧盟公布净零工业法案技术清单


当地时间11月21日,欧洲议会投票决定将包括核能在内的17项技术纳入欧盟《净零工业法案》,法案最终形态将于12月举行的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之间的三方会谈最终确定。


零碳解读:《净零工业法案》是欧盟推进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其旨在确保到2030年欧盟绿色转型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绿色产品和技术需在欧洲本土制造。此次,欧洲议会扩大了立法草案的范围,涵盖整个供应链。虽然最终的技术清单会有调整,但仍不可避免地会加强国家间在绿色产品和技术上的贸易竞争。

 

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


当地时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报告显示,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到2.9摄氏度。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至42%,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控制全球变暖气温在2到1.5摄氏度的目标。


零碳解读:欧洲联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显示,本月17日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平均水平高2.07℃,系有记录以来全球单日平均气温升温水平首次突破2摄氏度。全球变暖形势愈加严峻。COP28召开前夕,《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相关数据和结论可视为对各国采取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的一种提醒。


专题碳讨


产品碳足迹来了,企业如何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此前,《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11月2日,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和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48)提出并归口的国家标准项目《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开始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产品碳足迹首个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图/IC

碳足迹是什么,它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碳足迹表示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从而评估研究对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相较于单一的碳排放,碳足迹的核算难度和范围要更大。目前,碳足迹可以按照其应用层面分成国家、地区碳足迹,企业、组织或项目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个人碳足迹等。


其中,产品碳足迹就是指一种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乃至废弃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其主要核算方法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包括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核算是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气候国际谈判的重要支撑。产品碳足迹进一步将碳排放核算的范围扩大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更清楚掌握一个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全部影响,并直接量化其碳排放的数据,从而容易通过分析各环节碳排放的数据,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推动企业和产品解决制约其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痛点,推动企业和产品绿色升级。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促进产品生产消费的绿色循环,并提供可信支撑。产品碳足迹涉及对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管理,这倒逼企业全面优化其生产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水平,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水平。同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将配套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这将为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可信支撑,真正调动公众绿色消费热情,促进绿色消费,从而催生更多的绿色产品需求,形成绿色产品生产消费良性循环。

图/IC

调动市场力量共筑基础能力,如何与国际衔接与互认引发市场关注


此次《意见》明确了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等,搭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其中,《意见》一大亮点就是在碳足迹管理体系三大关键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基础上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规则标准方面,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将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市场主体,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主管部门在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础上,鼓励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发布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在标识认证方面,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更突出认证的公信力。


此外,作为贸易大国,我国产品碳足迹如何实现与国际互认更加引人关注。在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是支撑我国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保障。


目前,产品碳足迹主要国际标准有《PAS2050:2011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规范》(BSI.,2011)《ISO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交流的要求与指导技术规范》(ISO,2013),以及欧盟产品环境足迹PEF文件。


据业内人士分析,11月2日,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征求意见稿就在参考ISO14067标准下进行了转化,并为应对欧盟新电池法,在电池等产品碳足迹方面参考了欧盟PEF标准。

图/IC


碳足迹体系将重塑我国产品竞争力,为绿色低碳企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已倒逼各国加快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但碳减排和绿色转型必然引起原有的能源和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如何在转型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考量。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无疑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将倒逼企业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减少自身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从而重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能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此外,《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要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加强绿色产品的采购、推广和信贷力度。《意见》中提出适时将碳足迹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力度。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等大型消费品为重点,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碳足迹核算结果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采信依据。


数据显示,近年来政府采购规模保持在3.5万亿元以上,绿色低碳产品及相关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支持。

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