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赔是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发布理赔服务报告已经成为保险公司秀服务“肌肉”的标配。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整个保险业赔付支出达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4%,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为9712亿元,同比增长20.43%。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发现,去年,发布理赔服务报告的58家人身险公司合计赔付金额约2374亿元,总体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健康、太保寿险及新华保险5家险企赔付金额均超百亿元,中国人寿赔付金额更是超500亿元,达599亿元。
此外,从这58份理赔服务报告中,还能观察到许多新趋势。比如,医疗技术的进步显著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但新技术通常费用较贵,凸显医疗险的作用。此外,疾病年轻化趋势显著,这也提醒消费者们应尽早配置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疾病年轻化趋势显著 重疾险保额仍需提高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理赔获赔率并不低,纵观58份理赔服务报告,大多数险企的理赔获赔率都超99%,比如,农银人寿年度获赔率达99.16%,海港人寿理赔获赔率也高达99.7%。
记者了解到,少数被保险公司拒赔的理赔案件,主要原因是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带病投保,得病没有达到重疾理赔标准,或者在等待期出险等。
从赔付金额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5家险企赔付金额均超百亿元,其中,中国人寿赔付金额最高,达599亿元,平安人寿理赔金额则达442亿元。
由于基数大,大型险企的理赔数据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中国人寿2023年理赔服务报告显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和诊疗手段发展,公司承保的25-45岁人群重疾发现率已从2013年的万分之6.3,提升至2022年的万分之12,重大疾病理赔呈现年轻化趋势。
理赔数据还显示,重大疾病客户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升,因此,重疾险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用于负担疾病治疗费用的保险,更重要的是维持罹患疾病后的生活质量。
平安人寿2023理赔年报则显示,去年全年公司赔付了498万件,其中,92%都是医疗相关赔付,总赔付金额达442亿元,其中,重疾险赔付金额占比高达50%。
该年报显示,恶性肿瘤依然稳居重疾赔付首位,其次是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严重脑中风后遗症。
重疾治疗康复费用较高,根据精算师协会发布的《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重度恶性肿瘤/癌症治疗费用在22~80万元之间,脑中风后遗症治疗费用则在20~40万元,但理赔数据显示,超八成客户的重疾保障不超过30万元,显然难以覆盖罹患重疾期间的所需费用,重疾保额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从医疗险来看,在未成年阶段,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上升。医疗赔付件数占比超九成,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均受疾病侵袭,医疗险可以有效弥补社保报销后的个人费用支出,毕竟目前社保报销比例仍有限,以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的数据为例,去年,该分公司客户的医疗总支出达7.1亿元,社保报销等先期给付占比57.8%,个人支付占比仍达42.2%。
从理赔年报中还可以看出,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疾病检出还呈现早期化、轻度化的特点,2023年,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共有331件案件启动轻度重疾赔付,理赔金额达2558万元。其中,原位癌是赔付最多的轻度重疾,相较恶性肿瘤,原位癌可以在癌细胞扩散到肌体组织内部之前进行手术切除,对身体的影响小,治愈率高。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在配置完医疗险、意外险等基础险种后,有余力的消费者还可以考虑配置有轻症、中症责任的重疾险,保障更全面。
买保险前就能获知理赔服务水平 创新层出不穷
透视理赔服务报告,还能发现,近年来理赔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比如,针对消费者提交理赔材料这一繁琐过程,一些险企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医院、医保、商保三方联动,开展无需提交材料的快赔、直赔服务;又比如,针对已经产生纠纷的理赔案件,也有平台建立了沟通和协调机制。
据悉,2023年7月,浙江省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蚂蚁调解工作室”,当用户对理赔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在蚂蚁保申请“安心赔”帮调解结论咨询服务,由协赔专家给出专业意见并协助处理,如果对协赔结论仍不接受时,用户便可一键发起调解需求,进入蚂蚁调解工作室,将有专业人民调解员组织调解,沟通、化解用户和保险公司的误解或矛盾。
更有平台将理赔满意度展现在产品购买页面,从今年1月起,蚂蚁保“安心赔”将展示每款入选保险产品的四个指标评分,即一次提交成功率、时效达成率、结论接纳率和赔付满意度。这表明,用户在购买保险时就能直观了解到该产品的理赔服务水平,而不需要通过真正的理赔体验才能得知。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理赔一直是保险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无论是监管还是险企,都将理赔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希望能彻底解决历史上存在的“理赔难”问题,并运用科技、数字化手段进行诸多创新,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和行业口碑,扭转公众对保险“理赔难”的刻板印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