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是园区构建具有全球卓越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的提案。
吴德沛认为,国内创新药激烈的竞争、医保支付对创新药价格的严控,促使创新药需要寻求更大的市场,以获取足够的创新回报,国际化将是创新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吴德沛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当前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体格”还不够壮,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受中美科技脱钩、市场投融资趋冷、医保准入政策等大形势影响,一些生物医药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韧性不足等风险,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全球化战略压力凸显。2021年以来园区本土创新药出海频频受阻,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新药产品美国上市申请受阻,国内创新药企在海外推进临床试验并实现全球化上市,依然面临重重挑战。
二是国内医保准入常态化推进,企业面临两难境地。有限的创新回报和高昂的研发投入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目前中国市场上单一的医保谈判价,也难以匹配国际市场对原产国(中国)的价格申报要求,在国内价格已较低的现状下,如国际定价体系崩塌,中国创新药将直面“产业链丧失盈利信心”的困境。
三是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趋冷,企业融资面临挑战。从一级市场来看,2022年以来国内医药产业投融资快速收缩,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超四成。从二级市场来看,得益于港股和科创板等改革举措,2018年以来国内迎来医药企业上市高潮,但大量企业上市融资效果却并不显著,生物医药产业资本市场进入寒冬,对企业发展带来挑战。
吴德沛提出,需进一步发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持续推出更多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举措,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生态。
建议引导医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对此,吴德沛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引导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国内创新药激烈的竞争、医保支付对创新药价格的严控,促使创新药需要寻求更大的市场,以获取足够的创新回报,国际化将是创新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如百济神州创新药泽布替尼2023年全球销售额约13亿美元,国内销售额仅约2亿美元。
建议一方面夯实欧美市场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到欧美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国际国内双中心模式,同时保持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另一方面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建议国家层面从人才、税费、药事法规支持等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集中组织创新药企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产品推广,同时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亚投行等机构作用,支持创新药企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等。
二是,平衡医保准入和产业发展,实现降低医疗成本和企业持续发展双赢局面。建议对于“具有全球化实力的1类新药”,一方面建立价格保护期机制,在进入医保后,应给予3-5年的价格保护期,其间新增适应症自动纳入医保。价格保护期过后,基于市场竞争情况重新谈判;另一方面,建议参考国际经验,允许通过量价挂钩的“价格折扣”或“慈善赠药”来代替目前医保单一降价,或者允许药品谈判后的医保支付标准价与药品挂网价不同,真正实现价格保密,维护企业全球价格体系。
三是,全方位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通过资源重组做大做强。我国当前药品研发生产企业约8000家、器械研发生产企业约3万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行业集中度远低于欧美等国,在未来兼并重组是延续小企业创新成果、大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建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加快建立完善的医药研发生态链;同时,引导设立兼并重组专项基金,鼓励各类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持续金融资本支撑;此外,鼓励企业间产品管线交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管线交易合理优化领域布局。
四是,加快国产医疗器械推广应用,支持国产器械产品进入公立医院。建议一方面制定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目标,参照轨道交通设备提高国产化率等经验做法,明确公立医院集中采购高端医疗器械设备国产化率不得低于50%,并逐步提高比例(国产化设备必须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外资品牌“改头换面”成为国产产品);另一方面积极营造使用国产品牌的氛围,加快建立国产品牌应用示范基地,加大对医生开展国产化产品使用教育,逐步建立国产品牌使用习惯和信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