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4月9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再次回升。
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上季度上升0.2点,3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上月上升0.2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指出,春节后,企业加紧复工复产,开工率大幅回升。3月底完全开工的企业占比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两会”后,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的政策组合拳推动落实,企业信心得到提振,代表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连续5个季度接近景气临界值100,一季度环比上升0.2点。
此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有关部门通过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季度投入指数止跌回升,环比上升0.2点。
政策组合拳见效,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攀升
从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来看,当前随着稳增长惠民生一揽子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宏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恢复。在稳增长政策推动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回升。随着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出台,释放明显信号,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
此外,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扩大普惠小微单户授信额度,促使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随着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加快,人员及时返岗,劳动力供应状况也得到了改善,需求保持平稳,同时劳动力供应有所上升。
“通过对3000家中小微企业的调查,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小微企业科技投入在增加。”马彬指出,调查显示,25.6%的企业表示科技投入增加,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45.6%的企业表示科技投入持平,环比上升6.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科技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相信随着企业信心的恢复、市场景气状况的改善,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将不断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表示,展望二季度,宏观经济稳中有增,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新质生产力动力注入,预期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将进一步恢复向好。
目前仍为边际改善,需求不足是企业最大困难
马彬认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分项指数全面上升,多项经济指标有所改善,说明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发力显效,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和韧性充分释放。但是分行业指数有升有降,说明目前的回升仍属于边际改善,经济恢复的基础仍待稳固,行业的复苏仍不均衡。
具体而言,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在春节因素的带动下大幅上升,但节后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竞争激烈,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出现下降。建筑业则是由于民间投资不稳、账款拖欠等拖累了复苏进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工业产需两旺、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业的需求逐步恢复。后续还需对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住宿餐饮和建筑业等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
“从我们对3000家中小微企业的调查看,市场需求不足仍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但程度有所减轻。”马彬表示,3月底,33.5%的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比去年年底收窄了2个百分点。
孙文凯建议,对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首先要疏通政策落实的堵点,要聚焦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的问题,广泛开展政策宣贯、推送及评估,发挥政策互联网平台作用,提升政策服务窗口服务水平。
另外,要化解经营痛点难点。聚焦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订单少、人才缺、融资难、防风险能力弱等痛点难点问题,从拓展市场、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管理提升等方面加强精准服务。开展人才招聘对接活动,加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优化中小微企业人才结构。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信息共享互动,搭建投融资交流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需求。组织中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咨询诊断等活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
此外,还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强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提升中小微企业技术实力。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支撑,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复制推广细分行业的实践经验。
中小企业协会建议,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此外,要完善投融资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