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 四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

3. 工信部:推动链主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4. 北京: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5. 内蒙古发布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今年将开工10GW

6. 伊利发布了低碳、低水足迹系列标准

7. 腾讯公布“碳寻计划”首期13个CCUS项目名单

8. 微软要求主要供应商使用100%无碳电力

9. 世行:全球碳定价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10.气候变化将加剧亚洲致命热浪


>>>专题碳讨


新能源汽车如何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更多地使用新能源电?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4年5月2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关于CNAS-SV02:202X《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方案》网上征求意见的通知。此次方案规定,温室气体减排或清除增加项目审定或核查初次认可申请,对于已先行指定开展CCER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的机构,不受项目数量限制。


零碳解读: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启动,国家认监委也发布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公告,首批CCER审定核查机构拟审批9家。此次方案对CCER项目审定与核查机构有了新的要求。

 

2.四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零碳解读:数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将对电网安全和稳定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有序充电十分重要。2023年底出台的《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中便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作为可调节负荷和移动储能资源,新能源汽车可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需求响应等,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信部:推动链主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5月20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要健全企业绿色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供应链设计,积极开展绿色采购,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


零碳解读:随着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力度的加大,绿色供应链逐步成为全球贸易中新的竞争点。作为贸易和制造业大国,打造绿色供应链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必然举措。此次《指南》中特别提出,要推动供应链主导企业积极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鼓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碳排放数据,这将有助于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形成碳足迹核算能力和体系,助力管理和降低整体供应链碳排放水平。

 

B、地方实践

 

4.北京: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


近日,在2024年北京市节能宣传周上,北京提出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创新探索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绿色电力的交易机制,激发供需两侧潜力,引导和鼓励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购买使用绿色电力,实现电动汽车绿色出行。


零碳解读:凭借着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的特点,新能源汽车成为交通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受制于我国电力结构,新能源汽车充电仍主要来源于火电,运营阶段的整体碳排放水平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在我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推动新能源汽车使用和消纳新能源电力,不仅有助于绿电消纳,还有助于交通领域的碳减排。

 

5.内蒙古发布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今年将开工10GW


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2024—2025年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4年新开工10GW新型储能,建成投产6.5GW/29GWh;2025年再新开工新型储能11GW,建成投产14.5GW/65GWh。


零碳解读:内蒙古风光资源较好,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内蒙古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走在全国前列,但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在供需不平衡情况,需要进行跨省跨区消纳,而配建储能则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有序上网、推动其在更大范围消纳的重要保障。

 

C、企业行动

 

6.伊利发布了低碳、低水足迹系列标准


5月22日,伊利集团在“第二届零碳联盟及低水足迹倡议联盟峰会”上发布了“低碳、低水足迹系列标准”和《全球低水足迹倡议2023年度报告》,伊利低碳国家、团体标准达13项,80%零碳联盟成员实现低碳转型;累计完成5家工厂和3款产品的水足迹认证,年度总节水量超过177万吨。


零碳解读:作为首家加入联合国《水行动议程》的中国企业,伊利不仅在碳足迹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能源环保数据核算体系,还进一步对企业价值链的所有用水进行收集和分析,推动企业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推动构建“低水足迹”(Low Water Footprint)公司。

 

7.腾讯公布“碳寻计划”首期13个CCUS项目名单


近日,腾讯公布“碳寻计划”首期终选名单,最终13个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脱颖而出,这些项目将获得腾讯所提供的共计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碳寻计划旨在寻找下一代前沿突破性低碳技术,以灵活的催化性资金和资源,推动前沿技术在2030年走向规模化应用。首期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群。


零碳解读:碳捕集技术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关键低碳技术。“碳寻计划”,该项目首期聚焦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推动CCUS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8.微软要求主要供应商使用100%无碳电力


近日,微软宣布一项新政策,要求其一些主要供应商使用100%无碳电力,这是该公司为实现其减少整个价值链排放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一部分。


零碳解读:目前,全球多个跨国企业加快其全产业链减排进程。其中,推动供应链企业100%使用绿色电力成为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据悉,包括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企业都加入了RE100组织,加入RE100的公司应不晚于2050年全部使用绿电,并要求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做到这一要求。

 

D、国际看点

 

9. 世行:全球碳定价收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5月2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2024年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碳定价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040亿美元。目前世界各地运行的碳定价机制共计75种,产生的收入一半以上用于支持气候和自然相关项目。


零碳解读:碳定价是指为温室气体排放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给予明确定价的机制,主要包括碳税、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信用机制等工具。但目前,全球碳定价工具集中在电力和工业部门,覆盖面仍相对较窄,不足以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

 

10. 气候变化加剧亚洲致命热浪


近日,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发布报告称,亚洲大片区域连续多日遭遇超过40℃的高温,对于居住在难民营和非正规住房的人们以及户外工作者来说,高温尤其致命。气候变化导致致命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和极端,影响到亚洲数百万人。


零碳解读:有研究表明,亚洲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灾区。近日,印度北部多地遭热浪袭击,首都新德里连续多天最高温都在45℃上下,最高气温甚至飙升至47℃。高温天气对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将直接影响居民生命健康和地区经济增长。

 

专题碳讨


新能源汽车如何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更多地使用新能源电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发文指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作为可调节负荷和移动储能资源,新能源汽车可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需求响应等,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也带动了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会加剧电网的负担,且新能源汽车充电往往集中在晚间用电高峰期,对电网的稳定和安全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有序充电和储能资源利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


此外,当前新能源汽车既没有大量使用新能源电力作为能量来源,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低碳减排效果;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可调节负荷和移动储能作用,在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受到较多制约。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汽车更多地使用新能源电力,对保障电网安全、促进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

 

图/IC

 

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充电补能带来更大挑战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加快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新能源汽车成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国家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实施期限、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之前的个位数快速攀升至30%以上,并带动充电桩设施的市场发展和扩容。综合公安部和中汽协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完成252万辆。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同步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支撑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推广。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今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同比上升15.4%。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25.1万台,同比上升10.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76.7万台,同比上升17.1%。截至2024年4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961.3万台,同比增加57.8%。

 

数据来源:wind,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制图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市场的持续扩大,带动了巨大的充电补能需求。其中,仅在公共充电领域,2023年1-12月,行业充电量累计达到359.7亿度,同比增长68.7%。从充电桩公共和私桩占比来看,大量建设在社区内的私人充电桩将产生更大规模的充电量,这无疑对社区电网的电力供应和电网稳定产生了较大挑战。

 

图/IC

 

新能源汽车使用新能源电需要充电桩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


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仍有60%多为火电,传统充电桩下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能主要通过直接连接电网的方式来完成,这样既不利于新能汽车的低碳减排又不利于电网的稳定和安全。


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车网互动技术创新与试点示范,探索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路径,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储放绿色电力的交易和调度机制,以及探索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光储充放”一体化,即“光伏+储能+汽车充放电”模式。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普及、光伏平价上网、储能电池成本不断降低,整体配套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光储充放的应用模式已经具备商业价值。因此,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桩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发展问题的一种理想方案。


“光储充放”一体化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自由调节和调度电力需求,既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为充电桩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同时,“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可以充分发挥储能的调节作用,在用电低谷期储存电力,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高峰期释放电能量,保障电网的安全,实现有序充电。


此外,最重要的是,“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可以让新能源汽车通过光伏发电实现充电补能,促进绿色电力就地消纳,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环境节能减排效益。

   

图/IC

 

充电站需要进一步打开参与电力市场的途径


虽然“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新能源汽车使用新能源电,并减低新能源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冲击。但如果“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仅仅局限于与电网的单向互动,则就束缚了“光储充放”电站的潜力,也浪费了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的灵活调节能力。


近日,广西便首次将新能源电动汽车运营商纳入市场交易,让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参与低谷电力消纳交易,预计拉动低谷电量增长24.74万千瓦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7.7GWh,动力电池是储能电池的4倍多。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亿,动力电池装车总量预计超50亿kWh。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汽车通过“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与供电网络相连,可有效发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因此,需要推动充电站与电网实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作为可调节负荷和储能的作用,让“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部分。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智能有序充电得到全面推广。同时,提出要优化充电峰谷电价机制,推动充电设施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到2030年,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尤其在居民社区领域,推动大量私家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有序充电、实现对大规模私家新能源汽车储能资源的利用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保障社区电网的安全,减少对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的干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购买更多可再生能源电力,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和新能源汽车更多使用绿电。

 

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80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