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旗袍到汉服,从宋锦马甲到香云纱连衣裙再到如今火爆出圈的马面裙,越来越多载有厚重历史文化的传统服饰成为如今服装的“顶流”,学术界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挖掘、开发也蔚然成风,在这其中,5月25日揭牌成立的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则是一股校企强强联合的新生力量。
研究中心揭牌当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海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立宸,江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莉萍,清华大学文科处处长杨永恒,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孟祥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海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齐出席参加。
跨界联合的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
据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的介绍,研究中心将主要在三大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一是针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和复原,二是构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三是融合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进行时装设计。
具体而言,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将针对80至100款经典传统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图案、工艺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复原工作,并与京绣、苏绣、蜀绣、湘绣四大绣种非遗传承人合作,复原传统服饰面料与服装纹样刺绣。此外,研究中心还将研究并制定中国传统色色谱,规范传统色的名称与使用等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
同时,借助海澜之家强大的生产规模与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通过创新中国传统服饰元素时装设计、博物馆陈列、商品服饰转化等活动,将学术研究充分落地,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国时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研究中心还会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探索过程与研究成果拍摄成片,并通过传统工艺探索、学术著作出版、成果展览举办、学术会议召开等系列活动,循迹中国文明脉络,探寻传统服饰之美,向世界呈现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华夏衣冠与服章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心揭牌当日就交出了首个研究成果——《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该书由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玺增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高文静共同撰写,是国内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首次从中国传统色彩的角度对马面裙展开体系化研究,归纳了198种中国传统色分类,并以106件马面裙实物详情,200张高清纹样结构细节图,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绝美。
研究中心表示,未来还将针对战国至明代经典服装款式(如秦俑甲胄、三星堆立人像服饰、敦煌壁画人物服饰、《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服饰、宋代帝后服饰、明代帝后服饰等)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针对250余个中国传统色彩进行考证和复原。
此次的跨界合作,周立宸表示一开始就是看中了海澜集团与清华大学这样高等院府的强强联合。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期待‘清华海澜中国传统服饰与色彩研究中心’在变革的浪潮中坚守初心、行稳致远,以人文日新的进取精神和行胜于言的务实成果,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让中国服装服饰之美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上亿级投入,助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
《左传》有言,“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服饰服装是文化礼仪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审美追求的象征和精神气质的外化。服饰文化一直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服饰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于当下的日常生活、在世界舞台中继续大放异彩,已成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共识的一部分,这也是国民品牌海澜之家努力的方向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之一。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民族复兴伟业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和自主时尚品牌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创新,实现设计创新突破。成立已有20余年的海澜之家通过对不同代际、不同圈层的国民大众的研究分析,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有代表性、高美誉度的民族文化IP,有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类的经典IP,也有打造的非遗文化“龙腾九州”原创IP。周立宸表示,这些IP产品的打造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生命力,看到了身披热爱、志在千秋的文化精神。
此外,海澜之家还注意到,以“马面裙”为代表的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而形成的“新中式”服装火爆出圈,让海澜之家看到了传统服饰与现代有机融合更多的可能性。
自2022年起,海澜之家便整合企业研发资源,与权威高校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以上亿级的投入,打造了海澜云服实验室,囊括服饰战略研究、检测服务、智能制造软件开发三大功能板块,致力于打造具有突破性、引领性、功能性、实用性的中国服装研发高地。一方面充分研究中国服饰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将高新技术运用在民族服装中,从而展现出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结合的崭新魅力。
海澜之家从投入精力、财力进行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入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提升面料、色彩、工艺等多种研发设计能力,从供给侧提供更多好的产品,为中国传统服饰更好地走进市场和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