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首个商用车电池品牌正式揭开面纱。
7月4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其首个商用车电池品牌宁德时代天行,同步发布宁德时代天行轻型商用车(L)-超充版(以下简称“宁德时代天行L超充版”)和宁德时代天行轻型商用车(L)-长续航版(宁德时代天行L长续航版)两款产品。宁德时代国内商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表示,这两款电池可实现4C超充和500km实况续航。
此外,高焕表示,宁德时代天行L系列产品发布即量产,目前已搭载福田、吉利、东风、江淮、潍柴、解放等13家车企的21款车型;未来宁德时代天行还将推出更多产品。
“宁德时代此次主要针对商用车用车场景。”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增长空间较大,这也是宁德时代布局的原因之一。”
宁德时代天行商用动力电池
4C超充与长续航能否解决纯电商用车痛点?
宁德时代天行L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新型低锂耗石墨、应用仿生自修复SEI钝化膜技术。此外,宁德时代天行L电池采用CTP3.0无模组极限成组技术,通过拓扑结构优化提升了成组效率,同时实现了双层大面液冷。高焕表示,宁德时代天行在实现4C超充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循环寿命提升100%,此外也减小了电池自重。
从此次宁德时代发布的两款天行L电池来看,其主要针对于物流领域。具体来看,宁德时代天行L超充版具备4C超充,12分钟可补能60%,实现8年8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高焕表示,在车辆满载,高速时速80公里的真实工况下,宁德时代天行L超充版实现350km续航,适用于城郊运输、城区送货等,可提高车辆货运频次和运营效率。
宁德时代天行L长续航版同样可实现8年80万公里长寿命;在车辆满载、高速时速80公里的真实工况下可实现500km续航。从能量密度方面来看,宁德时代天行L长续航版的能量密度为200Wh/kg,体积利用率也随之提升。
不过,宁德时代并未透露这两款电池的具体成本。毅阳表示,商用车领域每个车型的载重是不同的,其对应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度数、续航里程也并不相同;从目前宁德时代透露的信息来看,其聚焦了商用车高频次补能需求、续航里程低、使用寿命低等痛点需求,利用电池匹配车辆的升级迭代。
全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卢华平表示,商用车的电动化仍存在几方面的难点,商用车的本质是运营工具,运营场景复杂,而在复杂的场景情况下会存在充电焦虑、使用寿命、载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成本问题。
此前曾有运输车队的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单程200多公里就需要充电四次,每次充电基本在一个小时,白天即便是充电价格贵也没办法,同样的路程会比燃油车增加更多时间成本;也曾有重卡司机对记者表示,电动重卡加上电池自重较大,相对会挤占运输货物的重量。
按照宁德时代透露的信息,天行L系列提供30度到200度电、实况续航150公里到500公里的系列化产品解决方案,并且全系支持超充,还可拓展增程应用,可覆盖物流行业全场景。此外,高焕表示宁德时代天行后续将推出其他产品,以覆盖更多商用车细分市场。
从换电到电池品牌,瞄准商用车市场需求增量
宁德时代天行并非宁德时代首次布局商用车领域。2017年宁德时代商用一代快充首发,实现客车量产落地;2021年宁德时代商用三代快充首发,覆盖重卡场景。
2023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面向重卡换电解决方案骐骥换电,整个解决方案包括骐骥换电块、骐骥换电站和骐骥云平台三部分。其中,骐骥换电块基于宁德时代第三代磷酸铁锂化学体系;骐骥换电站可以实现不同车型、不同品牌的一站通换,几分钟完成换电,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1-3块电池数量,单次换电最高可实现300公里续航。去年8月,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绿色物流专线“宁德厦门干线”正式通车,宁德时代骐骥换电解决方案正式落地。
从车企合作方面来看,去年8月宁德时代与陕汽控股签署十年战略合作协议;今年3月,宇通集团与宁德时代联合发布15年150万公里质保的长寿命电池。不仅如此,此前宁德时代还分别与一汽解放、福田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当前,商用车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商用车市场,他认为应做好这几方面内容 ,一是兜好底,商用车场景复杂,哪怕是极小的故障都会有巨大的损失;二是算好账,做好全生命周期经济价值;三是布好局。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约为15%。在毅阳看来,宁德时代布局商用车领域一方面是商用车电动化仍有大幅增长空间,目前轻卡渗透率相对较高,重卡电动化渗透率仅为个位数;另一方面目前纯电动乘用车增速放缓,宁德时代市占率增速相对见顶,在这种情况下,宁德时代也亟须拓展新的场景,这其中包括商用车电池和储能电池。
卢华平预计未来3年-8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将快速增长。毅阳进一步解释称,随着轻卡、微卡、重卡等商用车的电动化发展,如果宁德时代能够提前在这个市场上完成布局,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也将对宁德时代整体市占率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韦博雅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