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4贝壳财经年会“掘金全球 财富管理新时代”主题论坛于深圳举行。


中欧基金常务副总经理许欣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房住不炒”主基调深入人心,房产逐步回归本源,一方面,居民资产配置有望从地产投资逐步转向金融资产投资,另一方面,从投资单一资产到倾向于多元化资产配置。“在当前环境下,任何单一资产都无法满足客户的整体财富管理需求,必须依靠多元化资产配置。”


中欧基金常务副总经理许欣。


低波稳健类资产市场空间较大 资产配置才能满足客户需求


房地产回归本源,中国家庭以住房为核心的财富管理结构正在被解构,金融机构在财富管理新时代将迎来哪些机遇?


以基金为例,过去几年,我国公募基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在2021年1月底,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后,又于当年11月底,跨越25万亿元的大关,时隔2年多后,又于今年5月底突破了31万亿元。


许欣表示,首先,从公募基金内部结构变化来看,去年末以来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低风险资产规模增速较高,而高风险的权益类资产规模有所下降,表明低波稳健类资产市场需求很大,未来的市场空间也很大。


其次,金融机构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进行资产配置。许欣称,资产配置是“免费午餐”,把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有机组合,利用资产之间的弱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可以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降低风险,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资管机构通过多元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同时,需要在财富管理的过程中,陪伴客户,舒缓客户因市场涨跌产生的焦虑,从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协同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 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在许欣看来,基金公司要抓住财富管理新时代的机遇,资产管理应更好与财富管理相结合。过去,谈到财富管理更多像“销售商”,主要卖产品,但今天,财富管理是连接行业上下游、衔接客户与产品的重要一环,资产端需要与财富管理端有机匹配,两者协同才能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许欣表示,基金公司更多承担资产管理的“制造商”角色,在实践中可关注几个重点。


首先,要给客户提供风格清晰、高良品率的底层产品。底层“食材”最重要,“食材”好,才能进行高质量的资产配置。“2021年以来,市场出现较大调整,但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资产都在跌,红利类、价值类股票就表现较好。因此,对于不同风格的底层单品,基金公司应清晰地定义并打造高质量的底层单品,从而提供多元配置的有效工具。”许欣说道。


其次,有了高质量的底层单品,还要进行资产的有机配置,这就需要提升方法论。许欣表示,过去,投研端更多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来做资产配置,看具体的个股和个券。但现在做资产配置,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视角,还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以及产业的中观视角,所以,高质量的资产配置有赖于不断升级资产配置的方法论和体系。


再次,高质量的单品与资产配置组合都依赖于专业体系的建设,资管机构不能依赖个人,而是更多通过团队协作来实现长期业绩。据许欣介绍,近年来中欧基金持续打造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现代投研体系。所谓专业化,即在每个细分领域都要有专业人才进行专业的判断;工业化即需要单品风格清晰定义,人与人之间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数智化即通过科技赋能投资管理,提升决策效率与质量。


要提升投资者回报 适配、行为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现场,许欣还回应了如何提升投资者回报的问题。他给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适配,“客户要选择与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适配的产品,比如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在选品上完全不同,年轻人更追求高收益,因此,权益类资产配比会高一些,而老年人追求资产稳健,只需要配置比例很低的权益类资产。所以,资产配置需要适配投资者的不同生命阶段和场景需要。” 


许欣给出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行为”。他表示,正确的投资行为有助于提升投资体验与回报,其最核心要解决的是贪婪和恐惧。无论是传导正确的行为理念,还是利用一些产品工具,金融机构都要帮助客户尽可能实现正确的投资行为。


许欣还提到了一个投资“小妙招”——再平衡,“比如,一个年轻客户的资产配置比例为70%的高风险资产和30%的低风险资产,随着市场变化,假如前者比例涨到80%时,相当于低风险资产只剩20%的比例,这时,就应该卖掉10%的高风险资产,买入低风险资产,让组合重新回到7:3的位置,这就是一个再平衡的过程,看似简单的方式能有效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贾宁